(30分)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

(30分)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0分)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战略。继十七届六中全会后,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文化强省”战略。某植高三(I)班同学广泛搜集资料围绕“文化兴皖,建醴安徽文化”这一主题开展一次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文化兴皖】文化产业是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朝阳产业,以高附加值、可持续发展、大容量的就业和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速等特征而受到重视。文化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是棵“摇钱树”。因为文化产业不仅是“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最富于创新的力量,是资源消耗最少、环境污染最低、最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低碳产业,是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而且是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的主要逢径。发展文化产业,安徽理应当仁不让。
(1)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发展文化产业是怎样成为安徽“摇钱树”的?(8分)
【文化育人】安徽的简称是“皖”,这个汉字的寓意是“美好”。自古以来,安徽就以美好的山水闻名于世。在21世纪的今天,生长在安徽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也有着和山水一样美好的心灵。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好人榜”活动开展4年以来,安徽省共有488人入选,占全国上榜总人数的近八分之一,位列各省区市榜首。2011年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安徽4人入选,人数也位居全国之首。“榜样的典型效应能转化为群体效应,进而扩散为社会效应。道德模范能够感动和激励广大群众,引领公众向善、从善。”安徽,因为不断涌现的好人而变得更加美好。
(2)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知识说明安徽将如何不断涌现更多的好人?(12分)
【文化建设】同学们在探究中发现,安徽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资源丰富。但推动安徽文化走向大发展、大繁荣还存在着传统文化保守有余创新不足,内容不新、形式单一、机制不活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安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结合材料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该如何推动安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0分)
答案

(1)①文化产品是高附加值的商品,发展文化产业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2分)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发展文化产业能扩大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拉动安徽经济增长。(2分)③发展文化产业能增强安徽文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2分)④通过发展文化产业,转变安徽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能源、资源节约,促进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分)(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①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③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④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行为得失,提供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⑤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引领人们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能答出其中四个方面即可,每点3分。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推动安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方面要剔除和克服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另一方面又要挖掘和利用安徽的文化资源、弘扬安徽优秀的传统文化。(5分)②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推动安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要着眼于安徽实际、敢于突破传统的发展观念,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推动安徽文化在内容、形式、体制和传播方式上的创新。(5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该题是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安徽省发展文化产业的作用,从文化产业的特点上分析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高附加值”,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资源消耗最少、环境污染最低、最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最富有创新的力量”,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可以培育新的消费热点。(2)该题以安徽省推进思想道德建设,注重道德模范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为材料,考查学生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关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该题主要是从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角度回答。包括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示范作用等。(3)从材料中总结阻碍安徽省文化创新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合适的措施,并对应回答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对传统文化保守有余创新不足,可以结合文化生活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加以分析,要辩证的对待传统文化,做到扬弃;文化创新在内容、形式和机制上的阻碍,需要突破传统,更新观念,坚持批判的革命精神。
举一反三
(3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月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雾霾天气,面积一度达到143万平方公里,雾霾天气甚至波及周边国家。这些地区居民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
这次雾霾天气直接原因是该时间段冷空气较弱和持续干旱,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根本原因是大气污染严重。一方面,85%以上二氧化硫排放来自火电厂以及非金属矿物生产、炼钢、化工制造和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另一方面,北方居民冬天燃煤供暖排放二氧化硫,物流业快速增长、私家车快速增长等导致机动车尾气排放剧增,我国内地汽油质量标准低,硫含量比欧洲高15倍,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危害。
材料二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考量着党和政府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的智慧。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提出政府防治雾霾灾害可采取的措施。(14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必要性。(12分)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需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材料,谈谈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应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  )
① 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  
②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 
③ 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 
④ 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2年9月6日,欧盟委员会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欧盟是我国光伏产品最主要的出口市场,此案一旦确立,将对我国光伏产业产生致命打击。该消息引起了某校高三同学的关注,他们以“光伏产业:优势·问题·出路”为主题,开展了探究学习。同学们收集到三则信息:
信息一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太阳能光伏发电因其清洁、安全、便利、高效等特点,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近年来,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有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行业。
信息二 在产业迅速发展的背后,也面临巨大危机。首先是盲目扩张导致产能过剩。自2000年以来,由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欧洲大量运用,多晶硅需求量逐年提升,国内多晶硅价格一路飞涨。到2011年,国内已经量产及在建的光伏企业产能已达到了500亿瓦特,而此时全球光伏总安装量仅有270亿瓦特。市场严重过剩,必然会导致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的频发以及价格战的出现。此外,还存在销售过分依赖于欧美市场,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薄弱,行业标准及认证检测体系缺失等问题。
信息三 2012年12月19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我国光伏产业当前遇到的困难,既是产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促进产业调整升级的契机,特别是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为扩大国内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要按照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扩大消费市场、规范市场秩序、推进产业***、降低发电成本的思路,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光伏产业投资过热的原因。(6分)
(2)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谈谈应如何正确看待当前我国光伏产业遭遇的困境。(6分)
(3) 综合运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就如何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提出建议。(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金融业改革带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各种金融机构其服务形式正被不断创新,“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个人无担保贷款、细分风险等级的多种金融或保险产品层出不穷。这说明
A.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能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B.过度的市场竞争正导致我国金融业风险不断积累
C.国家正通过商业银行加强对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监督
D.发展市场经济必须排除计划手段对资源配置的干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3年1月4日,国家发改委针对三星、LG、奇美等六家国际大型液晶面板生产商的价格垄断行为处以3.53亿元人民币的巨额经济处罚。对这一处罚行为的正确评论是
①引发排外质疑,必然导致贸易摩擦和冲突   
②维护法治环境,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③践行世贸原则,展示开放型经济管理水平   
④坚持独立自主,为民族企业提供特别保护
A.②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