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l0年8月25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这一意见的实施有利于①统筹城乡发展              ②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③实现

20l0年8月25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这一意见的实施有利于①统筹城乡发展              ②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③实现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l0年8月25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这一意见的实施有利于
①统筹城乡发展              ②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③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举一反三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沼气工程快速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成为新时期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和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
农村沼气充分发挥了其作为能源工程、生态工程、富民工程、清洁工程和节能减排工程的巨大综合效益。发展农村沼气可以                 
①增加优质可再生能源供应    ②改善农村卫生环境 
③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④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A.①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以来,山东省围绕结构调整这条主线,抓住自主创新、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三个重点,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前8个月,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等总量经济指标增幅有所下降;工业利润、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等大幅增长;上半年, GDP能耗、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减少1. 5%和3.1%。
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4分)第一要义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背景材料: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主题下,继承以往思想理论成果基础上提出来的。正确理解和认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问题:(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科学发展观是怎样体现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8分)
(2)《生活与哲学》课本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你是怎样理解的? (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分)中国国务院2009年12月3日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国三大三角洲之一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指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加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使之成为促进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新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坚持区域统筹、经济社会生态统筹,打造特色区域品牌。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1)山东省在制定《规划》中是怎样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8分)
(2)作为黄河三角洲上的一颗名珠—东营市,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怎样推动东营市又好又快、科学发展。(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近年底,有许多网站向网民征集一个字来总结2010的中国,结果“涨”字一马当先。回顾这一年,从“豆你玩”、“蒜你狠”,到“姜你军”、“苹什么”,再到“糖高宗”、“油你涨”,一系列网络热词,形象地把民间对于不断冲高的物价的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
材料一: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涨幅

材料二:目前老百姓比较关心的问题,一个是物价上涨,一个是房价调控效果。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两大政策侧重:稳增长、保民生。将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调至“稳健”,并“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障性住房体系”也首次写入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提出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因此,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同时着力改善民生是决策层短期工作的重中之重。
材料三:“蔷薇花总是有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阴云密布,当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增长,扩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藉此投入4万亿增加投资,使2008、2009两年经济总量“保8”目标得以实现,但通胀隐患也就此埋下。
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已经发生转变,过去防止经济下滑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矛盾,现在稳定价格过快上涨成为主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尽管经济正在回归正常轨道,但还没有完全到位,还有很大下行压力,中国经济增长仍然面临放缓风险。到11月,我国CPI高达5.1%,创下28个月新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宏观调控不再像两年前那样只需集中力量对付一个“敌人”,当前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宏观调控的目标正由以往相对单一转向多元:既要稳增长,又要反通胀,还要调结构。
(1)说明材料一所蕴含的经济信息。(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两大政策侧重的理论依据。(11分)
(3)结合材料三,阐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