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

201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201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
材料二:水利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坚持人水和谐,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1)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水利改革基本原则体现的哲学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大力发展水利建设的意义,并分析我国在水利改革中是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坚持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统筹兼顾,标本兼顾,人水和谐,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全面看问题的观点;顺应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有效保护水资源,体现了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体现了发展的观点,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要着重解决主要矛盾。
(2)大力发展水利建设的意义:我国大力发展水利建设有利于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大力发展水利建设有利于农业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大力发展水利建设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利改革中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突破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大力发展水利建设体现了这一要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水利建设中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在水利建设中坚持人水和谐,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水利建设中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标本兼顾。
举一反三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当党和政府把“十二五”规划的重点放到民富与国强相同重要的位置上,特别强调要提高农民收入等中低收入水平上时,那些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也就自然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某校高三(1)班研究性学习小组以“学习‘十二五’,进一步关注农民问题”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
【我们共同关注】第一小组同学了解到:“十一五”期间,农民收入是持续快速增长的,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919元,增幅扣除物价因素增长了10.9%,高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幅,这是历史少有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没有持续扩大。 
(1) 请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我国在过去的五年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没有持续扩大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共同分析】第二小组同学了解到:江苏农村居民文化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文化消费水平低,文化活动以娱乐性为主,文化消费缺乏引导等,其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的文化供给未能满足农村居民的真实文化需求,传统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受传统价值观念的制约等。然而,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却表现出逆势上扬的态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潜力初步显现。
(2) 据此有同学认为:只要发展好文化产业就能够满足我国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需要。请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要评析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共同努力】第三小组同学了解到:农民出身的大学生群体对自己的社会定位还存在很大反差。小张出身农村、考上大学、进入城市工作。但是他与进城打工的父兄职业混同,工资相差无几,他在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中,对未来充满了迷茫。相反,女大学生白一彤却立志新农村建设,带领本村父老乡亲勤劳致富,大力发展本村的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最后她以高票当选为该村村委会主任。
(3) 请你帮小张拟定一个职业发展规划,并运用人生价值观知识解释拟定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图表一 2006~2010年江苏高新技术产值与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贡献率变化情况

图表二 2006~2010年江苏R&D经费及所占GDP的比重

注:R&D是“研究与试验发展”的英文缩写。该指标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投入强度和科技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0)》,2010年江苏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再次位居全国第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材料二:江苏“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期间要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得哪些经济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科技创新对推动江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图表1:“十一五”期间江苏省A市地区生产总值和民生支出增长情况(%)
图表2:2010年江苏省A市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比
材料二:“十二五”时期,江苏省A市将贯彻落实省政府启动的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以多元富民打造“橄榄型”社会结构,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1)请你提取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经济生活角度,阐述江苏省其他地区应该如何借鉴A市的经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海洋经济带依托海洋,海陆统筹,促进高端产业集聚,优化沿海城镇布局。开发与保护并重,是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 
注:2010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为9.7%。美国80%的GDP受海洋经济、海岸经济驱动,美、日、英三个发达国家海洋经济总值分别是我国的14,13和5倍。
图2:2010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增值构成图
注:海洋经济中海洋渔业、港口物流、船舶工业是传统产业,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深海资源勘探开发等属新兴海洋产业。
材料二:山东省是我国海洋大省,2010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7.9%。山东海岸线总长占全国的1/6,拥有的海洋科研教育机构和海 洋科技人员的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1) 结合图1和材料二说明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原因,并根据图2为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两点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山东省L市未划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题区,但该市并没有因此感到失落,而是在明确自身优 势的基础上,提出并积极实施“东接南融”战略,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一是借助于该市东临大海、近海临港的优势,加强与港口的对接,与半岛蓝色经济区和海外市场的对接;二是发挥南靠长三角、交通便利的优势,加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入江浙沪,对接大上海,实现借势发展。
(2)从哲学上说明该市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广东省分区域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注:2011年广东省加快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战略转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湛江调研时指出:我们既要经济崛起,也要蓝天碧水。
材料二: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出席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会上强调:广东在推动“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中,要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各民主党派的优势,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材料三:当前,广东经济面临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导致外需不足、国内生产企业综合成本上升约束经济增速等新问题,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增多。2012年我省将牢牢把握“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坚持稳中求进,在稳定全省经济发展中促进转型升级,不断增进社会民生福祉。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我省“既要经济崛起,也要蓝天碧水”提几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运用“我国政党制度”的知识,说明各政党应如何“为推动广东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知识,分析我省确立“坚持稳中求进,在稳定全省经济发展中促进转型升级,不断增进社会民生福祉”发展战略的合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东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