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1 年浙江及部分省市最低工资情况比较  注:从2011年4月1日起,浙江省开始实施新的最低工资标准,每月从1100元调整到1310元。第一季度刚过

材料一:2011 年浙江及部分省市最低工资情况比较  注:从2011年4月1日起,浙江省开始实施新的最低工资标准,每月从1100元调整到1310元。第一季度刚过

题型:山东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材料一:2011 年浙江及部分省市最低工资情况比较  
注:从2011年4月1日起,浙江省开始实施新的最低工资标准,每月从1100元调整到1310元。第一季度刚过,全国就有12个省区市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
材料二:有市民认为,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浙江经济发展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理由是:浙江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使浙江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不复存在。    
(1)结合上述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请你分析和评价该市民的理由,是否充分支持其观点。
                                                                                                                                                               
                                                                                                                                                              

材料三:赵洪祝提出:“十二五”时期是浙江人均GDP由7000美元向10000美元跨越的重要时期,要继续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科学谋划、统筹兼顾,弘扬浙江精神,努力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浙江精神,就是浙江发展的动力,是充满地域文化个性与特色和特有的价值取向与内在风貌。浙江人早在2000年提炼出的浙江精神是16个字:“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2005年,进入发展新时期的浙江,又把浙江精神再次提炼为12个字:“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
浙江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浙江人民在千百年来的奋斗发展中孕育出来的宝贵财富,世代传衍,历久弥新,始终激励着浙江人民励精图治,开拓创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既反映了浙江“两个率先”的实践要求,又展现了全省人民的精神面貌,具有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是浙江推进“两个率先”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不竭力量源泉。
(2)从《文化生活》视角,阐释新时期浙江精神形成过程对文化创新的启示。
                                                                                                                                                              
                                                                                                                                                              
答案
(1 )①该市民看到了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对浙江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没有看到这对浙江经济发展也是一个新的机遇,理由不能充分支持其观点。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会使劳动力成本上升,缩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利润空间,这是对浙江经济发展的严峻挑战。③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有助于增加劳动者收入,激发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会促使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现实中,浙江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仍然存在。    
(2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新时期浙江精神的形成过程启示我们要从实践中汲取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新时期浙江精神既富有传统特色,又极具现代发展意识,是对精神的继承、弘扬和发展,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举一反三
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目标7.5%。目标略微调低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下列措施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     ]

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②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消费需求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题型:山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浙江已获批成为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试点省。今年两会,***来到浙江代表团驻地,希望浙江在新的一年里着力推进产业升级、优化结构、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协调发展,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走在全国前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     ]

①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②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③优化经济结构
④发挥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题型:山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人们常说,浙江是资源小省,很大程度上是指浙江“山多地少”,陆域资源比较短缺。事实上,我省海岛、海岸线、深水泊位、海洋潮汐能以及近海渔业资源居全国第一,滩涂、油气、海洋旅游资源也在全国名列前茅,“海上浙江”的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浙江省政府提出要大力建设“海上浙江”,以新的视野和思路,打开了经济发展和产业提升的新空间,顺应了全省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
材料二:浙江大学与舟山市围绕建设海上浙江示范基地,实施“1181”行动计划,目前摘箬山海洋科技岛、浙大舟山海洋研究中心建设稳步推进,舟山市的科技、经济竞争力大幅上升;市校合作已组织实施了一批国家和省市科技项目,获得了丰厚的产出;浙大网新集团全面参与舟山海洋科技创意园区的开发建设;组织了浙大教授与企业对接等。
材料三:《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据《规划》,浙江省将着力构建“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点”的海洋经济发展布局。省政府强调要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促进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开发,走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与人的生命生活质量共同提升的文明发展之路。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各方面投资开发海洋经济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分析大力建设“海上浙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浙江大学与舟山市的合作对建设“海上浙江”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为浙江发展海洋经济提一些合理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在过去的2011年,民营经济在建设浙江经济大省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众多民营企业缺乏自主品牌,产品同构同质、附加值低,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浙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政府应该[     ]
A.推动结构调整,鼓励企业科技创新
B.拓宽融资渠道,挽救濒临***企业
C.加强公共服务,拓展企业产品销路
D.增加财政支出,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题型:山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杭州召开建设低碳城市动员大会。市委全委会还将审议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决定》实现低碳城市必须[     ]
A.坚持以宏观调控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
B.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
C.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做到又快又好
D.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题型:山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