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清洁)能源产业引领着未来各国经济的引擎,也是国际竞争的焦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快速增长的国内需求使中国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度越来越大;国际社会对中国的

新(清洁)能源产业引领着未来各国经济的引擎,也是国际竞争的焦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快速增长的国内需求使中国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度越来越大;国际社会对中国的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新(清洁)能源产业引领着未来各国经济的引擎,也是国际竞争的焦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快速增长的国内需求使中国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度越来越大;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能源进口有围剿之势,中国需要什么,什么就涨价。这迫使中国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大力发展新(清洁)能源。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出台,积极发展核能、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产业。
材料二:新能源政策是奥巴马政府的敏感神经,他们始终认为后危机时代依然是美国时代,不仅要借助清洁能源技术成果要求全世界听从美国的安排,而且要从向全世界推销的能源技术和产品中,攫取超额利润,实现美国经济新的飞跃。2010年10月15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申请,决定启动对中国涉及新(清洁)能源的政策和做法进行“301调查”。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评价美国的新能源政策,并说明这一政策给我们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次“301调查”体现了美国人的处事方式,与中国人“先礼后兵”相反,美国人的处事方式往往“先兵后礼”。请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和特点”的有关知识,分析中美处事方式上的差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我国能源所处的现状要求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②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③提高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通过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2)①奥巴马政府不仅要借助清洁能源技术成果要求全世界听从美国的安排,而且要从向全世界推销的能源技术和产品中,攫取超额利润,实现美国经济新的飞跃,这是其对外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体现。②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以及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发展权利的国际新秩序。
(3)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中美两国文化环境的不同,导致中美两国处事方式上的差别。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决定着中国“先礼后兵”,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美国一贯奉行称霸世界、领导世界的战略,决定着美国外交政策往往“先兵后礼”,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举一反三
2010年的中国,经受了一次次历史罕见自然灾害的挑战:西南旱魃逞凶、东南台风肆虐、西北震情又起、山区峡谷泥石流穿村毁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次次特大灾害,考验着我们中华民族的领导力、凝聚力和坚不可摧的自信力;一次次特大灾害,是对我们中华民族精神新的洗礼和凝聚;灾难可以改变山河,却无法改变中国人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
(1)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有学者在研究2010年频发的各种灾害后发现,除不可抗力因素外,2010年多起自然灾害与人祸也是分不开的。由于缺乏投入和监管,近年来,全国中小河流人为加重灾害风险的问题突出。专家举例指出,河沙乱采乱挖,导致河势紊乱,危及堤防安全;山区道路修建、采矿业发展中的大量弃土推入河道,导致河床淤积、行洪能力萎缩;山区修路、盖房破坏山体稳定性,缺乏必要的固坡防滑措施;人水争地,房屋盖在行洪道上等。
(2)针对材料二反映的问题,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防灾、减灾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产业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任务,其中包括高效发展核电。据资料,1公斤核燃料铀-235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700吨标准煤燃烧释放的能量;与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相比,核电基本不受风、阳光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核电站不排放有害气体和烟尘,其一年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同等规模火电站排放量的1.6%;我国目前已建成13太核电机组,电价普遍低于当地标杆电价;2010年,全球发电总量中核电占16%,我国发电总量中核电占2%。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社会用电量将达6.27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率约为8.5%。
材料二:安全是核电发展的前提和最高原则,从三里岛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伤痛,到日本福岛核泄漏的阴霾,一次次引发全球对核电安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各国依据核电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特殊要求,不断反思核电安全标准,检查核电安全建设,完善核电安全措施与技术体系,以推动核电安全日臻完善。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核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较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材料二,从认识论角度,说明人类在发展核电过程中应怎样确保安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召开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江泽民***亲自签署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颁奖。会议指出,21世纪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世纪,新科技革命正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出现质的飞跃,我国要依靠科技实现经济社会新发展。
(1)请运用经济常识中的有关知识,阐述科技创新对我国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三个代表”的高度,运用政治常识中的有关知识,阐述党中央为什么要作出鼓励科技创新的重要决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上海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图一:近年来上海GNP与职工工资总额情况。(图中单位为亿元,采用1990年不变价格。)
图二:2001年上海职工平均年工资与周边地区对比情况。(图中单位为元。)
(1)请分析图一反映的国民财富(即图中的GNP)与工资总额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请分析这一现象对上海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有利与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图一、图二,谈谈你对上海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上海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表1: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单位:%)

注: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划分标准,恩格尔系数60%以上者是绝对贫困;50%—60%者为温饱;30%—40%者富裕;30%以下者为最富裕。
表2:我国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图1:2003年我国农民人均税费负担(单位:元)

运用经济常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图表分别说明什么经济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图表之间有什么经济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从今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取消农业税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东省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