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近年中美科技与经济发展比较(单位:%)注:1998年和2007年,我国科技投入占GDP比重分别为0.69%和1.30%。2008年科技投入占GDP比重为

材料一:近年中美科技与经济发展比较(单位:%)注:1998年和2007年,我国科技投入占GDP比重分别为0.69%和1.30%。2008年科技投入占GDP比重为

题型:陕西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材料一:近年中美科技与经济发展比较(单位:%)

注:1998年和2007年,我国科技投入占GDP比重分别为0.69%和1.30%。2008年科技投入占GDP比重为   1.49%;近年我国的单位GDP能耗为美国的3倍。但是我国的人均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1/25,每新增一个劳动力创造的GDP不高。
材料二:中国近四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比重(单位:%)

注:中国近十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59.5%,而世界平均79%。
材料三:我国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呈持续下降态势,已经从10年前的53%下降到2008年的41.4%。这个比例发达国家都在50%一60%之间。而且我国城乡居民收入虽然都有所增长,但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东部、中部、西部在财政收入也存在较大差距,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材料四: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为国民经济细胞的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材料一中所反映的问题?作为政府,针对材料二、三、四,应该怎样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①我国目前的科技投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新技术企业利润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对外技术依存度较高。说明我国核心技术掌握不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②但我国科技投入近年来不断增加。说明国家重视科技投入;③我国单位能耗高,人均劳动生产率不高,劳动者素质不高,说明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粗放。
(2)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收入水平提高较慢,制约了居民消费增长;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城乡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也是造成最终消费偏低的重要原因。
(3)国民经济细胞的企业应该做到: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创造成千上万自主品牌,减少对外技术依存度。②依靠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使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型想集约型、节约型转变。④诚信经营,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政府: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③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④增加居民收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注重社会公平。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举一反三
实施“十二五”规划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下列符合这一要求的举措是

[     ]

①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③扩大出口增加外汇储备
④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题型:0119 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博鳌亚洲论坛走过了十年的历程,2011年的论坛主题是“包容性发展”。
由此可见,实现包容性发展,应当[     ]
①尊重各国的价值选择,共享经济全球化的成果
②抓住发展机遇,主要推动新兴经济国家的发展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④不断加强国际竞争,推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2010年1—1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幅
材料二:中央要求建立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等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各省区市纷纷发放临时价格补贴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截至2010年11月,我国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同比分别提高7.1%和8.8%,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全面建立。
(1)说明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及其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阐述政府相关举措的经济学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近日公布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中,我国超级计算机曙光5000A跻身世界十强,它的最大特点是在提升性能的同时降低了产品的功耗,节省了使用成本。这说明[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三大强国
C、我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D、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
题型:0127 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14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图15反映出我国现有经济发展方式的局限性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被国家确定为引领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变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培育。
(2)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运用所学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着科学规划、技术突破、资金支持、专利保护、国家安全、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政府发挥作用。
(4)依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谈谈政府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应该如何作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