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2009年10月—2010年11月的CPI走势注:CPI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2009年10月—2010年11月的CPI走势注:CPI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题型:广东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2009年10月—2010年11月的CPI走势
注:CPI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英文缩写。按国际惯例,当CPI增幅连续超过3%时,即意味着有通货膨胀风险。
材料二2010年11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物价形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各级政府积极行动起来,把稳定物价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材料三2010年12月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的新变化,对2010年的宏观经济政策作出了适度调整:在通胀压力逐渐加大的背景下,稳定物价将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我国的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向稳健转变;出于“保增长”的需要,考虑到我国国债余额和赤字占GDP的比例依然可控,因此我国的财政政策依然保持不变,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指出导致CPI上涨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为我国政府稳定物价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变”与“不变”的唯物辩证法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材料一反映一年来我国的CPI指数呈不断增长的趋势,特别是自2010年9月以来物价指数增长迅猛;通货膨胀压力增大。②价值决定价格,商品成本不断上升;供求影响价格,商品供不应求。
(2)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②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供应以稳定物价。③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④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少国家行政及基本建设支出;调整关税,降低进口关税,扩大商品进口,平衡市场需求。提高出口关税,抑制部分紧缺商品出口。⑤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⑥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哄抬物价的行为。⑦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物价稳定。
(3)①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的新变化,我国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我国的货币政策“变”是依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的新变化”作出的;而财政政策“不变”则是考虑了“保增长”的需要。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的货币政策“变”是针对“通胀压力逐渐加大”的特点而制定的;而财政政策“不变”是考虑了“我国国债余额和赤字占GDP的比例依然可控”这一实际情况。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它要求我们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变”与“不变”是应对新形势作出的调整。⑤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在通胀压力逐渐加大的背景下,稳定物价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举一反三
2010年,当高端LED(发光二极管)背光液晶电视逐步平民化的时候,智能3D(三维图形)电视则作为技术更加先进的高端差异化产品,在带给用户舒适健康的视觉体验的同时,让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性和参与性,有效实现人机交互的功能,让电视越来越像电脑。这说明技术创新能[     ]
①推动产品升级换代
②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
③增加商品的价值量
④提高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认真商讨了“十二五”规划,“十二五”经济增长的“主旋律”将围绕包容性增长展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包容性增长有着深刻内涵。从国内看,“包容性增长”首先是和谐增长、科学增长。寻求的应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使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同步进行;其次是对低收入人群有利。财富分配应该是公平的,不造成贫富差距,向低收入人群倾斜,让大家都在增长中获得利益。第三,这种增长应该有利于社会发展、公共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从国际视野看,“包容性增长”应该是一国的经济增长不应该去损害或者抑制另一国;国家跟国家之间应该是协调、和谐的增长,是共赢和多赢的。不仅体现在进一步发展开放的、遵循规则的、可预测的、非歧视性的贸易和金融体制,更体现在让那些贫困国家在全球区域性增长过程中能够受益更多。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努力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今后五年将更加致力于全面均衡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在“十二五”规划中实现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
材料三:2010年10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首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致辞中说:“文化是沟通人与人心灵和情感的桥梁,是国与国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纽带。文化交流比政治交流更久远,比经济交流更深刻。”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对我国经济实现包容性增长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分析我国怎样才能实现“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交流比政治交流更久远,比经济交流更深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随着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不断攀升,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购物方式,网上购物的人越来越多,电子商务得到了飞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又推动了快递业的发展,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之间存在着互为替代的关系
②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会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③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的发展有助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④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的发展能有效遏制CPI不断攀升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总长度1318公里、总投资约2209亿元的京沪高速铁路于2010年11月15日铺轨完成,预计2012年之前建成通车。该工程建成后将有利于[     ]
①节约运力成本,改善东中部地区投资环境
②加大政府投资,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
③刺激国内需求,充分发挥西部资源优势
④推动产业转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题型:陕西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
材料一“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过程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及“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辅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据调查,目前,影响我国公众社会心态的因素依次是住房、医疗、下岗失业、教育、家庭收入低等,公众对城乡之间的待遇、不同地区、行业之间的待遇,以及社会保障和财富分配等社会现实最缺乏公平感。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我国政党制度的知识分析材料一、二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蕴涵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优化公众的社会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安徽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