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3年10月3日,***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全面阐释中国对印尼和东盟睦邻友好政策,提出加强中印尼

(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3年10月3日,***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全面阐释中国对印尼和东盟睦邻友好政策,提出加强中印尼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0月3日,***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全面阐释中国对印尼和东盟睦邻友好政策,提出加强中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中方愿同印尼和其他东盟国家共同努力,就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全球和地区性热点问题加强沟通和协调,提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水平。
材料二
表一:2008年至2013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 单位:亿美元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年
贸易额
2311.2
2130.11
2928
3628.5
4001
4436.1
 
注:2013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增长10.9%,高于全国外贸增速3.3个百分点。目前,中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同时保持为中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此外,双方的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开放水平和交流合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试分析说明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政治基础。(12分)
(2)请说明材料二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4分)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中国在这一命运共同体中应如何发展。(10分)
答案
(1)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既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也有利于维护东盟各国的共同利益。(4分)(如考生答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可适当给2分)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顺应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4分)
③我国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我国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促进区域和平、发展与合作发挥重要的作用。(4分)(评分说明:每点的理论和材料分析各占2分。如答到国家竞争的实质等知识点,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经济信息:①2008年至2013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不断增长(2分)。
②2013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增速高于全国外贸增速,这说明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增长(2分)。
③双方贸易合作也有利于于生产要素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范围内的流动和资源合理配置。(2分)
(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答对两点即可)
如何发展:①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2分)。②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2分)。
③形成以技术、品牌、 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2分)。
④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2分)。(或者答“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或者答“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可代替给2分。)
⑤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2分)
⑥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2分)
(其它答案,如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等知识也可酌情给1-2分)(答对其中5点满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说明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政治基础。本题设问中“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强调的是中国与东盟深化友好合作关系,共同展望合作前景。“当代国际社会”知识中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准则以及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等具体知识与之有密切的关系,学生解答本题可从这些方面去分析说明。
(2)本题第一小问以图表加注释的形式考查学生分析图表、概况、归纳方面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图表中各项数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注释中的相关内容,并能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图表及注释反映出的全部经济信息。解答本题学生既要看到08至13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不断增长, 13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增速高于全国外贸增速;也要看到双方贸易合作使生产要素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范围内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本题第二小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在这一命运共同体中应如何发展。本题并未限定答题所用知识的具体范围,需要学生认真分析设问及材料的相关内容,从中找出关键语句,以确定答题的方向。本题材料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设问中“中国在这一命运共同体中应如何发展”,说明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因此,学生可从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坚持的原则等角度去分析说明。
举一反三
2013年11月25日,中国、匈牙利和塞尔维亚三国总理共同宣布将合作建设匈塞铁路,这是中国首度把高铁输出到欧洲。有评论认为,中国外交正在开始摆脱“衬衫换飞机”的模式,进入“高铁换牛肉”的新时代。这说明我国
①完善了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
③在资本全球化进程中左右了高铁经济的“游戏规则”
④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经济生活是复杂的,同一现象或措施,有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下列选项中,正确体现了这种“双刃剑”现象的是
A.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多,必然会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
B.合理的收人差距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但违背了公平原则
C.企业降低商品价格能增加销量,但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
D.经济全球化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近年来,不少跨国公司将生产线向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导致我国不少加工企业***。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跨国公司投资的方向
C.企业应从代加工向自主创新、自创品牌转变
D.对外开放战略应由“引进来”转向“走出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种子年需求量约l25亿千克,但是国内企业仅能满足45亿千克,剩余80亿千克需要依靠进口。近年来,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等跨国种业公司纷纷抢占我国国内市场,以蔬菜为例,“洋种子”已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获取了80%以上利润份额。上述材料表明,我国
A.种子科技创新速度较快B.种子市场对外依存度高
C.种子产业的集中度较低D.种子企业只能亏损运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3年的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大力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格局更为清晰,设计更为全面,姿态更为开放,表达更为生动。
2013年3月,***主席上任伊始,便对俄罗斯进行了国事访问,表明中国高度重视中俄传统友好关系,把中俄关系作为中国外交政策优先考虑方向,凸显了两国关系的高水平与特殊性。中俄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强调在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问题上,双方将彼此提供坚定支持。
2013年3月,***出席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第五次会晤,发表了题为《携手合作 共同发展》的主旨讲话,五国***围绕本次会晤“致力于发展、一体化和工业化的伙伴关系”发表了看法和主张。会议发表了《德班宣言》,决定设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并设立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和智库理事会。
2013年6月,***访美,提出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并提出提升对话互信新水平、开创务实合作新局面、建立大国互动新模式,探索管控分歧新办法等四点建议。
2013年是欧盟诞生20周年,也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展望过去10年,双方关系曾出现涟漪,但总体上保持了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态势,合作共赢始终是双边关系的主基调。2013年11月,第九届中欧工商峰会和第十六次中国欧盟***会议在北京举行,双方共同宣布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共同制定了《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上述材料中能反映大国之间“平等互信”精神的两个做法。(4分)
(2)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过程中,各种文明之间应如何做到“包容互鉴”?(6分)
(3)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上的“合作共赢”不可能真正实现。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从联系的角度分别评析这一观点。(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