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中学语文教材修订中,“去鲁迅化”、“拒绝鲁迅”声音再起:据悉,一向在此方面行动最为谨慎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在2013年9月将初中语文教材(供2014年

(26分)中学语文教材修订中,“去鲁迅化”、“拒绝鲁迅”声音再起:据悉,一向在此方面行动最为谨慎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在2013年9月将初中语文教材(供2014年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6分)中学语文教材修订中,“去鲁迅化”、“拒绝鲁迅”声音再起:据悉,一向在此方面行动最为谨慎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在2013年9月将初中语文教材(供2014年秋季使用)中仅有的一篇鲁迅作品《风筝》删除。对此,社会各界或赞成,或反对,议论纷纭。
赞成者认为:
鲁迅的文章晦涩难懂,不符合现代白话文标准和人们的阅读习惯。
鲁迅的文章所体现的那种“一个也不宽恕”、“缺少春天的明媚、夏天的火热、秋天的哀怨,有的只是冬天的严酷”,“缺少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等等与当今社会讲包容求和谐主旋律总格调不一致,与时代脱节,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背离,不适于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新型公民。
… …
反对者认为:
鲁迅的作品和语言都是一流的,鲁迅的全面退出,也寓示着当代社会思想混乱仍需漫长时间的沉淀才能形成新的价值。
当今中国,社会问题依然很多,国人的道德水准仍然不高,被先生痛批过的国民劣根性大有发展壮大的声势,孔乙已、阿Q、华老栓及众多看客,仍生活在当今社会生活舞台,先生对体现在这些人身上的国民劣根性的批判远没有过时。
… …
(1)对中学语文教材修订中的“去鲁迅化”,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表明态度,并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理由。(8分)
(2)当前,中学语文教材的修订已经结束,但关于中学语文教材修订的争论还会延续下去。请运用“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关于中学语文教材修订的争论还会延续下去”的认识。(12分)
(3)有专家指出,争论必将使人们对修订中学语文教材的思路更趋清晰科学。试分析专家这一观点所体现的思想方法。(6分)
答案
(1) ( 8分)赞成。理由:①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培育和教化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鲁迅文章缺少人文情怀,不利于新型公民的培养。(2分)②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鲁迅的作品与当今社会主旋律总格调不一致,应删除。(2分)③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提提倡的大众文化。鲁迅的作品晦涩难懂,不符合当代人的阅读习惯。(2分)④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鲁迅的文章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背离。(2分)
反对。理由:①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去鲁迅化不利于“四有”公民的培养。(2分)②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鲁迅作品有利于提高国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应保留。(2分)③文化塑造人生。鲁迅的作品能让人警醒,提高民族素质。(2分)④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鲁迅的作品和语言是一流的,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2分)
⑵(12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由于争论各方对社会实际的把握不同,因而对如何修改教材形成会不同看法从而产生争论。(4分)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教材内容的选择、教材修改应达到的目的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因而对怎样修改教材的争论还会进行下去。(4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人们关于教材修改争论的深入延续会深化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4分)
⑶(8分)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3分)②事物之问及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从而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问以社会生活中对于中学语文课文该不该删除鲁迅的文章的话题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说明赞成还是反对对中学语文教材修订中的“去鲁迅化”,对此表明态度。本问比较开放,考生既可以选择赞成,也可以选择反对,关键是要说明理由。如果考生选择了赞成删除的立场,可以结合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进行说明;如果考生选择了反对删除的立场,可以结合文化生活中文化塑造人生、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要立足实践、教育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惊醒分析说明即可。
(2)本问要求考生对“当前中学语文教材的修订已经结束,但关于中学语文教材修订的争论还会延续下去”谈谈自己的认识。考生回答时,要注意本题设问中的运用“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的知识限定。分析时,可以从物质决定意识的角度说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原因;其次可以意识活动的特点的角度分析说明产生争论的原因;最后可以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的角度分析说明争论的结果即可。
(3)本题文要求考生分析说明“有专家指出,争论必将使人们对修订中学语文教材的思路更趋清晰科学的观点所体现的思想方法。考生可以运用联系与运动的关系、从矛盾对立统一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源泉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举一反三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这表明
①民间艺术是文学创作的根本源泉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③人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④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著名作家龙应台在谈及有关“文化是什么”的话题时,说道:“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上述观点说明(       )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塑造着人               ②文化是可以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的
③文化是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     ④文化是在个人成长中自发形成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国家强调要加强公益性文化场馆、青少年活动场所的建设,开展生动的青少年红色旅游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情景教育中健康成长。材料主要表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B.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告诉我们(       )
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活动使人高雅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合作共赢”的主张是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贵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和为贵”的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仍有深刻影响。这主要说明(       )
A.文化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B.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C.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D.文化决定人们的世界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