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2年7月27日至8月12日在英国伦敦举行。回答题。小题1:全球优秀健儿在短短十几天的直接、剧烈身体对抗和竞技中,尽展力量美和个

第三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2年7月27日至8月12日在英国伦敦举行。回答题。小题1:全球优秀健儿在短短十几天的直接、剧烈身体对抗和竞技中,尽展力量美和个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第三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2年7月27日至8月12日在英国伦敦举行。回答题。
小题1:全球优秀健儿在短短十几天的直接、剧烈身体对抗和竞技中,尽展力量美和个性美,营造了一个竞争之美、一个和谐之美、一个举世无双的大美。运动员的体能、心理和道德,由此得以体现、锻炼和培养,人们也在观战中得到感官上的娱乐享受和教育。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
③文化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文化活动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小题2:有人将伦敦奥运会将牌榜和2011年世行公布的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GDP排行榜进行对比,发现二者竟然高度关联。翻开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奥运奖牌榜史册,我们发现:世界体育版图从来都不是均衡的,国际体坛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界限非常清晰,而它与现实世界的“富国”与“穷国”也有着高度的吻合。这说明
A.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同步
B.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C.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D.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是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人们在观战中得到感官上的娱乐和教育”体现了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①④符合题意;②与题意不符;文化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③错误。该题选B。
小题2:试题分析: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A错误;经济的发展为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基础,经济实力强的国家举办奥运会体现了这点,C正确;BD与题意不符。
举一反三
2013年2月27日,离高考还有100天时间,姜堰区某校高三(12)班的百日冲刺标语是“高三(12)STYLE: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持久不变的
B.文化活动使人高雅、奋进、积极健康向上
C.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D.文化能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2012年6月18日14时7分许,在一气呵成完成捕获、缓冲、拉近和锁紧程序后,“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紧紧相牵,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取得成功。
材料一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成功实现第二阶段,为第三阶段的建造载人空间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无人”到“载人”,从“单人”到“多人”,从“单飞行器”到“多飞行器连接”这个过程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承载了中国航天人无数的心血,他们不断突破,推动着我国航天事业的稳步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说明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6分)
材料二 航空航天事业的成功,所带来的影响决不是单一的。在这个工程中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鼓舞着中国航天人不断攻坚克难;同时它还带来7倍于本身的经济效益,极大的促进我国经济同时还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科技手段,越来越成为提升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巨大力量。
(2)结合材料二,分析在我国发展航天事业的过程中文化的作用是如何体现的?(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李安执导的3D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后票房一路走高,全球狂揽5.6亿美元,并带动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一个德国人阐释的中国人与德国人表达个人观点的方式,这背后体现的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德国              中国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区别、相互交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④不同的经济、政治、历史等因素造成了文化差异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彰显独特城市文明,建设文化大市、强市和文明城市。”
———摘自《“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材料二 近年来,各地为名人故里之争屡见不鲜。从炎帝故里之争到老子故里之争,再到曹雪芹、诸葛亮、李白故里之争,再到赵云故里之争,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趋势。“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人尚知“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今人又何必为争夺历史名人故里而口诛笔伐,大动干戈呢?
(1)结合材料一,你作为城市中的一员,你将如何参与“文化强市”建设?(8分)
(2) 有人说,争夺名人故里凸显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