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背景下,中学生学习和读书情况,引发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据教育部2011年调查了解,受金融危机、就业困难
题型:山东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材料一: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背景下,中学生学习和读书情况,引发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据教育部2011年调查了解,受金融危机、就业困难等的影响,新的“读书无用论”在校园也有所蔓延。 材料二:面对经济全球化,应对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需要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克服应试教育弊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相对于高考而言,自主招生是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某名校就2012年北大自主招生校长实名制推荐名单实行公示,引发人们热切关注。 (1)请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对“读书无用论”予以批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知识,分析说明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合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读书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文化具有传承性和创新性。读书能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加以发展和创新;③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是相互促进的统一关系;读书能够促进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增强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提升人的素质。 (2)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③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立足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积极探索教育发展规律,发展和创新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的应有之义。 |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影视作品创作中,有人认为,“创新就是要与史实、经典原著不同”,导致近年来出现了不少任意篡改历史、经典原著的所谓“创作”的现象。这些“作品”完全颠倒了青少年的历史观,混乱了人们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毒害着中国人。面对当前亵渎经典的创作倾向,不少专家学者呼吁,我们应该在全社会倡导一种熟悉经典、珍爱经典、敬重经典、护卫经典的文化氛围。 材料二:一名两岁女童小悦悦先后被两辆汽车碾过,其间先后有18个人路过,竟无一人援手,最后是58岁的拾荒老妇陈贤妹弯腰拾捡起这个社会最后的道德底线。对于现在人们的冷漠,陈贤妹说她不会怕,“只要能帮到人,我都会去帮,救人最重要”。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熟悉经典、珍爱经典、敬重经典、护卫经典”的必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材料一,从辩证否定观的相关理论出发,简评“创新就是要与史实、经典原著不同”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陈贤妹的行为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城市建筑领域文化生态平衡,是判断城市与建筑是否先进的标准。”一些城市以追求“现代化、国际化”名义,对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过多地拆除,造成千城一面的尴尬局面。强调“城市建筑领域也需要文化生态平衡”,是因为 |
[ ] |
①不同文化艺术风格的建筑,展现了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 ②在城市建筑领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样重要 ③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有价值的历史建筑是城市建设的工作中心 ④建筑文化的多样性,其空间环境情景能够影响人们的心理生理愉悦舒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座右铭是人们用来激励、警戒自己的一种铭文。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用以自警。譬如,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座右铭,激励自己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终身。这说明 |
[ ] |
①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文化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人们常说,文化最重要的功能不在于用它改造世界,而是改造人的自身。这说明 |
[ ] |
A.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用不大 B.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文化决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D.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诗句“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 ]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D.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