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是中国文化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绚丽花朵。在百余年的追梦中,中国梦被过度“功利化”“物质化”。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得之于经济,失之于文化,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

中国梦是中国文化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绚丽花朵。在百余年的追梦中,中国梦被过度“功利化”“物质化”。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得之于经济,失之于文化,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中国梦是中国文化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绚丽花朵。在百余年的追梦中,中国梦被过度“功利化”“物质化”。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得之于经济,失之于文化,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究其原因,有学者认为:我们重视了文化的产业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却忽视了文化作为文化的自身逻辑;我们看到太多国人文化不自信、不自觉和不认同,而皆西方为是的倾向和现象。
充实中国梦,文化不可缺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强国,首先意味着先进性文化总引领着时代进步的潮流,代表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方向;其次,表现在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同时发挥其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影响力;更重要的是使核心价值观念植根于历史传统,穿越不同时代,为时代变革提供最基本最稳定并富有吸引力的文化认同。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文化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短板”归因观点进行佐证。(6分)
(2)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唤醒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6分)
答案
(1)①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的发展并不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我们过去过度重视物质文明建设,没有按照文化的自身逻辑来传承和发扬之,形成了文化短板现象。(3分)
②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由于国人对文化不自信、不自觉、不认同造成目前的文化短板现象。(3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唤醒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来自于对时代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2分)
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唤醒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表现为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影响力,最重要地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实践。(2分)
③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求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唤醒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2分)
④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唤醒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关键要增强全民族文化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优秀文化的真正创造者。(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学者认为,“忽视了文化作为文化的自身逻辑”、“太多国人文化不自信、不自觉和不认同”,这是形成我国文化短板现象的主要原因。这两个原因对应的原理分别是: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发展本民族文化。
(2)该题是措施类题目,措施围绕唤醒国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考查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相关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唤醒国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需要对时代潮流、社会实践深刻把握,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要发挥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主体作用,从以上角度对应回答体现的道理。
举一反三
扬州西湖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菡萏香消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欧阳修《西湖》诗形象地描绘出扬州西湖的胜境。这说明(  )
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源泉
B.自然现象属于文化活动及产品
C.文化是人的灵感和想象
D.文化是人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事求是”出自《汉书》。刘德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他一生酷爱藏书,且对藏书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很多人对其深为赞叹。东汉史学家班固在编撰《汉书》时对刘德的好学精神作了高度评价,赞扬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说,刘德爱好古代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十分认真,总是在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以后,才得出正确可靠的结论来。
材料二 随着历史的演进,后来的人将实事求是的含义演变为说话、办事符合实际情况,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而***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对实事求是又作了全新的阐释,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此后,实事求是就被视为***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成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材料三 ***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文中从三个方面论述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即: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实事”,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求是”,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由班固到***再到***,“实事求是”含义变化的原因及意义。(12分)
(2)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分析怎么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12分)[
(3)***认为,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知识,结合当前社会现实,谈谈你对***强调坚持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基本要求的理解。(1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我国的探月计划“嫦娥工程”是从 2004 年启动的,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平稳落月,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上成功实施软着陆的国家。在实现软着陆的同时,“嫦娥三号”还肩负着突破自动巡视勘查、深空测控通信、月夜生存等关键技术的使命。探月工程任务连续成功,依靠的是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材料二 探月工程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都息息相关。美国领先于世界的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很大部分来自对“阿波罗”工程技术的消化、优化和二次开发。我国探月工程所带动的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进步,也会对经济发展发挥牵引和推动作用。目前中国每年在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达到上百亿元,据专家粗略估算,对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对整个社会产生8至14元的带动效益。同时,探月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提升民族自信心的重要载体。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实施探月工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西汉刘向在《说苑·指武》中将“文化”二字合为一词。以下对《文化生活》中的“文化”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就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B.文化就是指人们的精神活动和经济活动
C.文化就是指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意识形态部分
D.文化就是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产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爆发金融危机B.召开人大政协会议
C.张家界的自然风光D.观看春节文艺晚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