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的探月计划“嫦娥工程”是从2004年启动的,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

(26分)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的探月计划“嫦娥工程”是从2004年启动的,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6分)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的探月计划“嫦娥工程”是从2004年启动的,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平稳落月,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上成功实施软着陆的国家。在实现软着陆的同时,“嫦娥三号”还肩负着突破自动巡视勘查、深空测控通信、月夜生存等关键技术的使命。探月工程任务连续成功,依靠的是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材料二 探月工程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都息息相关。美国领先于世界的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很大部分来自对“阿波罗”工程技术的消化、优化和二次开发。我国探月工程所带动的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进步,也会对经济发展发挥牵引和推动作用。目前中国每年在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达到上百亿元,据专家粗略估算,对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对整个社会产生8至14元的带动效益。同时,探月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提升民族自信心的重要载体。
(1)根据材料一,运用“把握规律”的有关知识,谈谈他们是如何按规律办事的?(8分)
(2)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分析人类对月球的探测带给我们的启迪。(8分)
(3)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实施探月工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10分)
答案

(1)①他们遵循了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分)而不是违背客观规律。探月的成功证明了这一点。(1分)
②他们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1分),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成功地实现了探月。(2分)
③他们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并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1分),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从而成功探月。(1分)
(2)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分)
②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1分)。人类对月球的探测表明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分),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1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1分)。既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人类对月球的探测表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分),因此,我们要坚持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1分)
(3)①在经济的基础上,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2分)我国探月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2分)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我国探月工程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2分)
③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我国探月工程提升了我国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2分)
④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探月工程推动人们掌握更多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考生回答本题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运用“把握规律”的有关知识,设问的指向是“谈谈他们是如何按规律办事的”。考生可以首先从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想问题办事情要尊重规律的角度分析说明航天人自觉按规律办事;其次可以从规律是客观的俄,不等于说人们在规律面前时无能为力的角度分析说明人们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最后可以从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有机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2)考生回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问题,然后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对于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考生可以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作为给我们的启示即可;其次对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探月工程给我们的启示是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我们要坚持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
(3)考生回答本题时,要牢牢扣住材料,从材料中寻找思路。根据材料中的“目前中国每年在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达到上百亿元,据专家粗略估算,对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对整个社会产生8至14元的带动效益”我们可以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角度分析说明我国探月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根据“探月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我们可以从文化与综合国力关系的角度分析说明我国探月工程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根据材料“也是提升民族自信心的重要载体”我们可以从民族精神的角度分析说明分析说明我国探月工程提升了我国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后我们可以从我国探月工程推动人们掌握更多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的角度进行总结说明。
举一反三
来自全国各大院线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3月31日,一季度共有13部电影突破亿元票房。国产片一季度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13部破亿电影中,国产片占了6部。其中,《西游降魔篇》以12.433亿名列榜首。电影市场全面繁荣,可以
①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②提高文化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
③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     
④抵御外来文化,更好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台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东省惠州市在“崇文厚德,包容四海,敬业乐群”的惠州精神指导下,深度激活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惠州经济蓬勃发展;扎实开展各项文化惠民工程,相继建成一大批公共文化场馆,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推动不同人群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以热情开放的客家文化为起点,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四东”特色文化等,凭着历史的积累与当今的努力,走出了一条惠州文化建设的独特路径,提高了文化惠民的实效,丰富了惠州人民的幸福生活。
材料二 十八届三中全会立足我国国情,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一系列新部署。全会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掌握科学有效的改革方法,才能不断推动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向前发展。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说明惠州文化建设的依据。(12分)
(2)分析材料二所体现的辩证唯物论道理。(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优秀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品质和文化追求。北京“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一批呈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分布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优秀城市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作品(  )。
①体现了城市环境对雕塑风格的依赖 
②反映了雕塑理念与城市环境的统一 
③体现了城市环境是时代精神的产物 
④反映了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播和展示其文明成就和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这是因为(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③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优秀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广东某县依托葛洪等历史名人的文化遗产,致力于挖掘当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宗教文化,力塑文化旅游品牌。该县的这一做法是基于(  )。
①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④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