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9年全国GDP排名前三位省市相关情况统计注:GDP含金量(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
题型:湖南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全国GDP排名前三位省市相关情况统计
注:GDP含金量(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人均GDP。 材料二:山东省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积极落实“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战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繁荣文化作为推动富民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推动齐鲁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2009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增长15%以上。 (1)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山东经济发展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说明重视文化建设对山东经济发展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山东省政府提出,2010年将继续把握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在谋长远、抓重点上有新推进,充分利用、发展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信心,又要足够估计困难和挑战,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简要说明省政府工作思路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山东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但GDP含金量较低;山东经济发展更多的是依靠投资和消费,出口拉动经济明显不足,说明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 (2)①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有重大影响,积极发展文化不仅能有效提升劳动者的素质,还能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视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能有效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③重视文化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优化山东省的经济结构;④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山东文化、地域精神是凝聚人心的重要力量,是山东经济平稳持久发展的重要保证;⑤文化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重视文化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提升人们的生活品味。 (3)①积极作为、科学务实,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②谋长远、抓重点,体现了发展的观点和着眼于整体、抓主要矛盾的方法;③利用有利条件,坚定信心,又要足够估计困难和挑战,体现了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和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观点。 |
举一反三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一体化”。这种观点 |
[ ] |
①肯定了各种文化间的差异会逐步消除 ②肯定了经济对文化具有深刻的影响 ③肯定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生命力 ④否认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面对汽车发展带来的能源和环境压力,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目前,世界主要汽车生产企业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重大战略举措,我国众多汽车生产厂家也加大了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力度,政府也给予了这些企业和购买者较大的补贴等优惠政策。但据一项调查显示,尽管新能源汽车耗能成本低,但鉴于比较高的价格、充电等配套设施不完善、技术还不够成熟等原因,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诸多制约。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如何让新能源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2010年10月26日,沪杭高铁正式通车运营,沪杭高铁正线全长160千米,全线设计时速为350千米,是采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建成的一条城际高铁。杭州学生晓丹刚去上海上大学,获知沪杭高铁正式通车运营的消息后提前好几天买票,好好体验了一把。 (1)下面是晓丹在博客上留给学弟学妹的高铁体验,请你跟帖,指出其相应的哲学道理。
材料二:2010年7月1日,沪宁城际高铁开通运营;现在沪杭高铁又正式通车运营;2011年底杭宁城际高铁将建成通车,沪杭宁将形成一小时都市圈,进一步拉近了苏浙沪的心理距离,沪杭宁同城效应也将进一步显现,这必将进一步促进苏浙沪经济、政治、文化的合作乃至融合,长三角的“铁三角”阵营将最终形成。 (2)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沪杭宁同城效应带来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对“名人之争”现象,有一地方官员明确指出:“‘名人’出自何处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拿‘名人故里’这块文化牌子来当作旅游之用,以发展本地经济。”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观点在一定层面上揭示出 |
[ ] |
A、“名人”文化与当地经济相互决定 B、“名人”文化与当地经济相互交融 C、“名人”文化与当地政治相互作用 D、“名人”文化与当地文化相互体现 |
2010年国新办、文化部等七部委在全国联合开展了反“庸俗、低俗和媚俗”的反“三俗”活动。清除“三俗”提高国民文化和道德素质,既与民族复兴息息相关,也与中国综合实力提升密切相关,更与和谐社会所需的民风与国风“车驾同辕”。这告诉我们 |
[ ] |
A、国民素质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B、民族复兴的大业关键取决于国民素质 C“三俗”民风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 D、民风与国风决定了一国的文化软实力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