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战略目标。1954年,从“摆脱落后和贫困”的实际出发,首次提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6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战略目标。1954年,从“摆脱落后和贫困”的实际出发,首次提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深入认识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继承和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针对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大量剩余农业人口、效率不高的传统工业等实际,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这些内涵不同的目标彰显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特征。其后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改革方面已成共识,以***同志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宣言书、动员令,表达了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与信心。“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可能关闭。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根据材料,运用唯物史观的有关知识,分析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确立不同的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原因。(8分)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一论断的依据。(8分) (3)一些地方以推进城镇化为名,拆除有价值的传统建筑。有专家警示,这样做是没有文化的,也是不负责任的。运用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专家警示的合理性。(10分) |
答案
39.(1)(8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党立足于不同时期的国情,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确立不同的现代化战略目标(3分)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会因实践、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确立不同的现代化战略目标,彰显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特征。(3分)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建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具体的客观条件的变化和党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现代化战略目标也必然会有所发展。(2分) (2)(8分)①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的始终,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立足实践,树立创新意识。(每点2分,共8分) (3)(10分)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只有保护好本地本民族建筑中的传统文化特色,才能激发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4分) ②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城镇化过程要注重对传统建筑保护,继承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2分) ③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同时又要体现时代精神。城镇化过程既要继承、保持和发扬传统建筑中的精华,又要改造和剔除其糟粕,还要与现代文明相协调。(4分) |
解析
试题分析:(1)该题要求从唯物史观的角度作答,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能从材料中找到与教材的结合点。仔细阅读材料,不难发现,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确立不同的现代化战略目标是随着社会的经济政治形势而不断调整的,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考生可以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都回答,注意理论与材料融合。 (2)本题考查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辩证法的知识包括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和树立创新意识等知识。我们要分析改革永无止境,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不断改革创新,所以改革永无止境;另外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要解决矛盾,不断改革。 (3)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用传统文化的知识回答。首先材料中涉及到了古建筑,所以首先要回答一下传统建筑的意义和地位。我们保护传统建筑,其实就是在保护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所以考生从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的特征、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等分析即可。 |
举一反三
因央视的《新春走基层》节目,“家风”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中国人历来重视门楣家风的教育,讲求耕读为本,诗礼传家,形成了明礼、孝亲、忠厚、诚信、勤俭等家风。这表明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博大精深 | B.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标志 | 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D.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
|
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人们乡愁的寄托。推进城镇化要突出独特的村居风貌、传统的风土人情和田园风光,尊重农耕文明,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这样做的原因是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传统村落具有明显的文化区域特征 ③乡土文化是优秀文化的集中表现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受“农耕文化”和“家国伦理”观念影响,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租房,往往不惜集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②传统文化不能顺应时代变迁,应该摒弃 ③传统文化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④人们的传统观念应该因时而变 |
2013年,有“中国第五大发明”美誉的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这门古老智慧却面临失传的境遇。有专家表示,要使珠算传承下去,当务之急是建立博物馆和传承基地,使之“活态继承”。专家观点的合理之处在于主张A.要在全社会继续普及珠算教育 | B.珠算是传承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 | C.珠算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 D.建立博物馆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本途径 |
|
“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 ①借鉴外来文化应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②继承传统文化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推动文化创新需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④实现文化融合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