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分)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子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太平天国的“无处不均匀”和康有为的《大同书》,至建国后的人民公社、“大锅饭”,都体现了我国传统文

(19分)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子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太平天国的“无处不均匀”和康有为的《大同书》,至建国后的人民公社、“大锅饭”,都体现了我国传统文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分)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子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太平天国的“无处不均匀”和康有为的《大同书》,至建国后的人民公社、“大锅饭”,都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平均”的文化基因。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阶级社会,极端贫困的人们企盼平均分享财富,企盼有尊严的生活,这种思想对摧毁和瓦解封建制度具有一定推动作用,今天对我们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仍有启示和警示意义。
(1)材料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什么文化形式?简述这种形式的作用。(5分)
(2)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种传统文化。(14分)
答案
(1)材料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思想。(2分)中国的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3分)
(2)①对待传统思想,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分)对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要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对追求社会公平的观念要继承保持和发扬。(4分)②对待传统思想要革故鼎新,推陈出新。(2分)对传统公平思想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2分)③对待传统思想,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该题要根据材料内容准确判断,材料体现的是传统文化继承性哪一方面的继承,“思想”二字点明了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再根据课本知识准确回答传统思想的作用。
(2)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思想,即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从坚持正确的方针和坚持正确的方向等方面具体回答。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可结合传统思想稍加阐释。
举一反三
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研究孔子和儒家要思想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 从哲学上看,对待我国优秀文化遗产要坚持
A.遵循唯物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
B.尊重客观规律性,发挥主观能动性
C.辩证的否定观,既克服又保留
D.联系的观点,把事物的发展作为过程加以考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
材料一   央视马年春晚中,公益广告《筷子篇》用充满情感的镜头传递出筷子里蕴含的家的味道,《中国年篇》反映出随着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热衷于过中国年,世界各地的情感通过春节连在一起。两个广告都传递了中国情感,弘扬了中国文化,感动了国内外亿万观众。
材料二 《筷子篇》谱写家的味道。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来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除夕夜,热气腾腾的饭桌上摆满了筷子,是一种团圆。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它是一个味觉的习惯,也是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筷子篇》、《中国年篇》的播出为什么能够感动国内外亿万观众。(13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筷子篇》是如何谱写家的味道。(9分)
(3)一些家庭进行家风教育时,有时会出现长辈不厌其烦,晚辈不胜其烦的现象。你认为怎样才能化解家风教育中的这种矛盾?(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产生于农业社会,人们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强调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尊重自然,保护耕地,“顺天之时,约地之宜,忠人之和”,才能做到“五谷实,草木关多,六畜落息,国富兵强”(《管子》)。2500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发明了人工施肥法和轮作制,来解决因土地持续耕作、利用强度过大而造成的土地肥力降低问题。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对农产品需求压力,我国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由此导致了耕地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污染问题,影响了人们身体健康和农业经济效益。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生态友好型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在发展生态友好型社会中如何发挥“天人合一”传统思想的作用。(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分析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的依据。(10分)
(3)很多农民认为,下大雨就会把农作物上化学农药冲刷干净,不会损害人的健康。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需要说服农民改变观念,逐步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增加使用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对此,请你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4年3月9日,江苏省政府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逐步缩小义务教育差距。如此重视教育,从文化角度看,主要因为教育是
①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          ②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④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习近平指出,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必须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实现中国梦需要
①传承中华民族悠久文明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③保持民族特色,以中华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   
④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吸收世界各民族的文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小题2: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下列对这一精神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它是实现中国梦的决定性因素     ②它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③它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④它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