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0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通知指出,要加强改进党的建设,着力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深化改革,完善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2012年1月20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通知指出,要加强改进党的建设,着力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深化改革,完善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12年1月20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通知指出,要加强改进党的建设,着力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深化改革,完善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着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权利。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简要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12分)
答案
①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④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每点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首先审读设问,限制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知识范围比较大,整个文化生活,需对知识进行整合,找和教育有关的知识,可从文化素养的培养。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组织答案。
点评:解答原因类的材料题,首先,要明确设问指向,即设问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通过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明确回答问题的角度。其次,链接材料内容,结合设问指向,凸显回答问题的角度。最后,依据答案具体内容,把握答案核心要素,对答案进行取舍。
举一反三
中国古代建筑强调群体结构,小至四合院,大至皇宫,形成一种封闭自足、不待外求、自成一统的意蕴。中国建筑的特点是使人不出户,不出园,就可以和自然交流,体四时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外向开放的。上述材料表明,我国传统建筑文化        
A.是不断变化发展的B.体现了封建主义落后的思想
C.只有在继承中才能不断发展D.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甲骨文算起,我国的书法艺术已走过了将近4 000年的历史。经过历朝历代书法家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说明 (  )
A.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B.传统文化是世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C.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固定不变的
D.传统文化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它都是激励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强大精神动力。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都是财富,我们应全部吸收
③如果传统文化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就会发挥积极作用
④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在明代后期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并且存在于现实中  ②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③传统文化都是过时的、落后的文化     ④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文化,都是民族文化的精粹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有正确的态度,不能片面地只看一个方面。那么,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应为 (  )
A.传统文化是财富,应全部吸收
B.传统文化是包袱,应全部抛弃
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D.对传统文化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