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分)中国作家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作家协会对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发表贺辞。贺辞全文如下:贺  辞欣闻莫言先生荣获2

(24分)中国作家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作家协会对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发表贺辞。贺辞全文如下:贺  辞欣闻莫言先生荣获2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4分)中国作家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家协会对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发表贺辞。贺辞全文如下:
贺  辞
欣闻莫言先生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我们表示热烈祝贺!
在几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潜心于艺术创新,取得了卓越成就。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莫言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莫言的获奖,表明国际文坛对中国当代文学及作家的深切关注,表明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希望中国作家继续勤奋笔耕,奉献更多精品力作,为人类的文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作家协会
2012年10月11日
材料二 诺贝尔委员会给莫言的颁奖词称他“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注:魔幻现实文学是一种以鲜明独异的拉美地域色彩为特征,用魔幻的内容表现现实生活的写作手法。虽然情节怪诞,却突显真实。)
(1)材料一中蕴含了哪些历史唯物主义观点?(12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文学创作者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12分)
答案
(1)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莫言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3分)
②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能引导人们寻找人生真谛。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其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所以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3分)
③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价值判断与选择。莫言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3分)
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是对莫言人生价值的肯定。(3分)
(评分要求:在每个答案要点中,学生准确答出原理,可得2分,材料分析得当,得1分。)
(2)①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来源,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莫言的作品就是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的。(3分)
②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不断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与时代精神相统一。莫言潜心于艺术创新,其作品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3分)
③要保持鲜明的民族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莫言的作品以独特的民族风格拓展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使中国文学得到世界的关注。(3分)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吸收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莫言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结合在一起的写作手法使其作品具有了世界意义。(3分)
(评分要求:在每个答案要点中,学生准确答出观点,可得2分,材料分析得当,得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找出材料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这类题比较简单,只要学生基本功扎实,得到高分并不困难。解答本题学生首先要明确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哪些知识点;其次,学生带着这些知识点再去分析材料,这样往往不会耽误时间也不会漏掉知识点。最后便是将材料与知识点融合在一起形成答案。
(2)本题并未限定答题所用知识点的具体范围,属于较为难解决的问题,这类题对学生分析理解材料及设问的能力要求更高了。材料中莫言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说明其作品深受国内外读者的喜爱,材料中谈及他进行文学创作的方法我们可以从中找到答题的思路,结合书本知识将答案完善。
举一反三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充分肯定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提出了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新要求,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材料二 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及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必须加快深化为话题之,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1)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12分)
(2)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阐述为什么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微电影”凭借其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依靠微博、视频网站和手机等新媒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观众。这意味着(   )
①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④网络文化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栩栩如生的剪纸、巧夺天工的刺绣、自由翱翔的风筝、精美绝伦的掐丝……随着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脚步的不断加快,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海外赢得了大批“粉丝”。中国文化走出去有利于
①在世界上占据主导地位        ②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③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④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的京剧、书法、武术为世界独有,俄罗斯的芭蕾舞、意大利的歌剧等享誉天下,这一切构成了世界文化大观园。上述材料表明
A.文化的多样性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出地域特征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就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
C.文化传播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
D.世界文化由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无论您的五官会跳舞还是脖子会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绝活,就有机会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只要您身怀绝技,富有创意,拥有梦想,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这则“开门办春晚”的广告内容,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强调了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B.文化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与时俱进D.文化创新需要加强引导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