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精辟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即在国家层面

(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精辟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即在国家层面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精辟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即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的理论,24个关键词,丰富深厚,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又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又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这24个字,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易于我国普通群众和世界理解认同的表述,并汲取人类共同的文明,结合中国人民长期实践经验和实现中国梦的发展需要,以宽容和与时俱进的思想加以概括和总结,它贴近民情,顺乎民意,能够产生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但在具体领导方法和手段上,却犯过不少错误,走过许多弯路。党不仅不推卸责任,反而清醒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努力修正自己的错误。 单是党章,从“二大”至“十七大”就制定过八部、修改过七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风格,同时也反映了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视角,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对文化创新的启示。(11分)
(2)结合材料二,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谈党章的修订是如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15分)
答案
(1)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2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既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一贯主张,又确立了中华民族道德规范的行动指南。(2分)
②文化创新要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2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又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又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2分)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2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贴近民情,顺乎民意,能够产生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1分)
(2)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能动反映。中国共产党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5分)
②坚持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的统一,自觉按规律办事。党从一个革命党成长为执政党必然经历对执政的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掌握规律的历程,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和政府必须探索新时期社会变化发展规律,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5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党面对自身问题,不断完善和修正自己的错误,不断丰富和完善党章内容,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同时也反映了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5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该题的重点要抓住“对文化创新的启示”这句话,启示是措施类题目,即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材料要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加以分析。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两个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主体等角度展开回答。(2)原理范围大致固定,运用的是“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党章的修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可以回答的原理有:物质决定意识,要求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相结合;党章的修订过程,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举一反三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的颁奖词中有“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的评价。莫言的创作既吸取了外国文学的思想和艺术手法,又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传递着最普遍的人类经验。莫言的成功表明文化创新
①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既要彰显民族特色,又要传递人类文明的共性
③既要尊重历史和现实,又要敢于突破规律的束缚
④既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自电视连续剧<亮剑》热播后,各电视台纷纷推出与抗日战争有关的电视连续剧,纵观近两年来的电视荧屏,八路军、日本兵满屏飞。不少观众大呼伤不起,受不了。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创作必须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主旄律作品创作的源泉
③艺术来源于客观,灵感来自于主观
④要积极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和手段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同名佛教故事创作的舞剧《千手观音》,讲述了我国古代的代国公主舍身救父,最终化作“千手观音”的传说,表现了中华民族长期秉承的和谐仁爱、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2011 年以来,该舞剧公演了上百场,以其感人的叙事和宏大的舞台效果,令海内外观众为之折服。这表明
①文化发展要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精神   
②中华民族精神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③创新文化表现形式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播   
④文化创新是实现文化继承的前提和基础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时期广东精神被概括为“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厚于德”侧重于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广东精神的来源和基础;“诚于信”侧重于对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市场经济伦理的融合和坚守,是广东精神的时代要求;“敏于行”侧重于对敏行、敢为、实***当代广东鲜明特色精神的彰昱,是广东精神不断发展并永葆生机的内在动力。广东精神表述语的提炼、确定,是一次文化元素的创新。
材料二 广东精神表述语在收集过程中,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听取建议,集中民智、汇集民意,充分反映了广东省在文化上的自觉、自信和自强。同时,广东是中国市场经济程度最高的省份也是改革开放最早的地方,市场经济壮大以后所面临许多问题,广东也首先经历。市场经济不能只见经济,只见物质不见人。在这个背景下,“厚德诚信敏行”的社会道德显得格外重要。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你对“城市精神表述语的提炼、确定,就是一次文化元素的创新”的认识。(11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观的知识,分析广东精神的提出及说明其对社会的现实意义。(1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2011兔年春晚上,小品《同桌的你》说的是同学间的真情,《美好时代》描述的是彩票投注站主讲诚信的事情,《午夜电话亭》反映的是夫妻间产生的误会,《“聪明”丈夫》讲述的是为了得到厂里奖励的房子而闹假离婚的故事。这说明(   )
A.文艺创作是社会生活实践的一种直接反映
B.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文艺创作的主体
C.社会生活实践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D.社会生活实践的发展使文艺创作更加完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