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新时期广东精神被概括为“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厚于德”侧重于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广东精神的来源

(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新时期广东精神被概括为“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厚于德”侧重于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广东精神的来源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时期广东精神被概括为“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厚于德”侧重于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广东精神的来源和基础;“诚于信”侧重于对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市场经济伦理的融合和坚守,是广东精神的时代要求;“敏于行”侧重于对敏行、敢为、实***当代广东鲜明特色精神的彰昱,是广东精神不断发展并永葆生机的内在动力。广东精神表述语的提炼、确定,是一次文化元素的创新。
材料二 广东精神表述语在收集过程中,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听取建议,集中民智、汇集民意,充分反映了广东省在文化上的自觉、自信和自强。同时,广东是中国市场经济程度最高的省份也是改革开放最早的地方,市场经济壮大以后所面临许多问题,广东也首先经历。市场经济不能只见经济,只见物质不见人。在这个背景下,“厚德诚信敏行”的社会道德显得格外重要。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你对“城市精神表述语的提炼、确定,就是一次文化元素的创新”的认识。(11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观的知识,分析广东精神的提出及说明其对社会的现实意义。(13分)
答案
(1)①城市精神表述语提炼、确定的过程就是文化创新的过程。(2分)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城市精神表述语是人民群众在各自城市发展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创造的。(3分)
③城市精神表述语提炼、确定的过程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2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产物。(2分)体现了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包容性特征。(2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广东精神的提出是结合传统,面对当下当前广东发展存在的同题提出来的,尊重社会实际,符合社会实际;充分体现了广东美好的道德要求。(3分)
②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广东精神表述语的产生充分集中民智和民意,充分反映了广东省在文化上的自觉、自信和自强,体现了广东人民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分)
③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统一。广东精神应该结合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现实,与时俱进。(2分)
现实意义:意识对认识与改造世界具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广东精神将对正在深化改革发展的广东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现实意义。“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是广东人长期实践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广东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广东人的精神文化追求,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对指导广东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有着导向作用。(5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文化元素的创新,可以看出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根据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分析知识点。“厚于德”侧重于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体现了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敏于行”侧重于对敏行、敢为、实干,体现文化创新要立足实践。
(2) 用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观的知识,分析广东精神的提出,角度明确,意识观。广东精神提出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事物的发展。
举一反三
在2011兔年春晚上,小品《同桌的你》说的是同学间的真情,《美好时代》描述的是彩票投注站主讲诚信的事情,《午夜电话亭》反映的是夫妻间产生的误会,《“聪明”丈夫》讲述的是为了得到厂里奖励的房子而闹假离婚的故事。这说明(   )
A.文艺创作是社会生活实践的一种直接反映
B.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文艺创作的主体
C.社会生活实践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D.社会生活实践的发展使文艺创作更加完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4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材料二 党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创新等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1分)
(2)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相关观点,分析材料二。(1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4分)中国作家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家协会对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发表贺辞。贺辞全文如下:
贺  辞
欣闻莫言先生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我们表示热烈祝贺!
在几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潜心于艺术创新,取得了卓越成就。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莫言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莫言的获奖,表明国际文坛对中国当代文学及作家的深切关注,表明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希望中国作家继续勤奋笔耕,奉献更多精品力作,为人类的文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作家协会
2012年10月11日
材料二 诺贝尔委员会给莫言的颁奖词称他“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注:魔幻现实文学是一种以鲜明独异的拉美地域色彩为特征,用魔幻的内容表现现实生活的写作手法。虽然情节怪诞,却突显真实。)
(1)材料一中蕴含了哪些历史唯物主义观点?(12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文学创作者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充分肯定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提出了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新要求,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材料二 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及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必须加快深化为话题之,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1)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12分)
(2)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阐述为什么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微电影”凭借其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依靠微博、视频网站和手机等新媒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观众。这意味着(   )
①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④网络文化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