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流行词,往往反映看这个国家的脉动。中国梦,这一意涵深刻的语汇,叩动中华儿女的心弦,激发无数心灵共鸣。材

( 2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流行词,往往反映看这个国家的脉动。中国梦,这一意涵深刻的语汇,叩动中华儿女的心弦,激发无数心灵共鸣。材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 2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流行词,往往反映看这个国家的脉动。中国梦,这一意涵深刻的语汇,叩动中华儿女的心弦,激发无数心灵共鸣。
材料一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不同场合都谈到“中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用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l)习主席谈论的“中国梦”充满哲理的光辉,请分析上述材料中蕴含的哲学道理。(14分)
材料二“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两岸同胞要真诚团结,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两岸同胞能够真诚团结,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理由。( 12 分)
答案
(1)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保证人民群众实现三个“共同享有”。(3分)
②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不断地为人民造福,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3分)③梦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通过每一个人辛勤劳动和艰苦奋斗,三个“共同享有”的梦想就能成真。(3分)
④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个人同祖国和时代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个人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才能创造和实现价值,实现个人的梦想。(3分)
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2分)
(2)①两岸同胞一家亲。两岸同胞同宗、同祖,两岸文化同根、同源。(2分)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同胞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4分)
③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4分)
④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的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问未限定我们答题的具体角度,需要我们从对材料的阅读理解中来提取。材料中“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地位、作用(或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树立正确价值观等);材料中“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等。接下来就需要将选定的角度与材料结合起来,展开叙述。
(2)两岸同胞能够真诚团结,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从文化生活角度而言,主要应从两岸共同的文化渊源方面去阐述,诸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中华民族精神及其作用等方面。
举一反三
( 26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节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检以养德”,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由民间发起的“光盘”行动(即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莱打包带走), 使倡导节约、抵制浪费的风气日益浓厚,也彩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材料二 目前,越来越多的网民不但将自己吃剩的“光盘”拍照上传网上、更有网民开始“随手拍”他人的浪费行为,但有人认为,随手拍下他人的消费情况,也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网络民意调查显示,对于近期越来越流行的“光盘”行动,大部分网民表示认可,愿意借鉴并从自身做起,也有网民认为养成节俭的消费意识不是靠一次集中行动就能解决的。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崇俭抑奢之风对于我们民族和社会的价值是永恒的。(12 分)
(2)哲学使人聪明给人智慧。请运用矛盾观对材料二中网民的言行进行简要评析。 (5 分)
(3)假如你参加了“光盘”行动,请运用发展的观点说明应该怎样做到节俭? (9 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日,四川省财政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健全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如果让你就此写一篇新闻报道,最恰当的标题是
A.繁荣文化产业,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B.发展文化事业,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C.加强文化传播,提升公民文化素质
D.传承传统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认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36年,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来到延安。在这里,他看到一种别样的生活方式:毛泽东住在十分简陋的窑洞里,周恩来睡在土炕上,彭德怀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从共产党人极其简朴的生活中,斯诺发现了一种伟大的力量,他称之为“兴国之光”。今天,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更加需要我们
A.发扬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B.继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C.传递团结统一的精神火炬D.用改革创新的精神照亮前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名言警句,是古代中华文明的结晶,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下列观点与“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包含《文化生活》道理相一致的是(  )
A.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B.朝闻道,夕死可矣。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鲁迅先生说过:“唯有民魂是真正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发扬民魂,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
A.发扬“主心骨”作用,即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
B.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C.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
D.必须弘扬民族精神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