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自知》载文:“范氏之亡者,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钏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速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已自闻之,悖矣。

《吕氏春秋·自知》载文:“范氏之亡者,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钏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速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已自闻之,悖矣。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吕氏春秋·自知》载文:“范氏之亡者,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钏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速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已自闻之,悖矣。”下列与材料所体现的哲学派别完全一致的是(  )
①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②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
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④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谢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所说的就是掩耳盗铃的故事,认为自己听不到,所以所有人都听不到,这是主观唯心主义,①是客观唯心主义,③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正确答案是D。
点评:本题是概念题,考生只有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概念,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的概念一一理解和记住,才能把他们区别开来,才能根据对概念的理解做题。
举一反三
《倾听天命,敬畏自然》一文指出:中国文化从孔子开始,问题的出发点就是“天人之际”的问题,这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贯穿中国文化始终的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古代中国,一些人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木;天性刚,地性柔。上述观点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
A.否认意识决定物质B.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历史观上是唯心的
C.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做世界的本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分某校高三(1)班学生围绕“什么是世界的本原”这一问题,上网搜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明·王守仁)
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宋·朱熹)
材料三:17世纪法国哲学家伽森狄认为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 “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6分)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观点?与材料一、二的根本分歧是什么?(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边漫画“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笼便无笼” 的观点属于
A.形而上学B.朴素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海南的夏天很炎热,但老师常说“心静自然凉”这种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   )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