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夏,曾几何时,过度开荒,过度放牧,是这块土地上的常态。深陷贫困的人们希望通过向自然界索取来摆脱贫困,而这种方式没有带来富裕,反而陷入贫困---开荒----生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在宁夏,曾几何时,过度开荒,过度放牧,是这块土地上的常态。深陷贫困的人们希望通过向自然界索取来摆脱贫困,而这种方式没有带来富裕,反而陷入贫困---开荒----生态破坏----贫困蔓延的恶性循环。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宁夏人终于认识到,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他们开始大规模地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沙漠面积减少,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扩展速度的历史性转变。 (1)上述材料说明了《生活与哲学》的哪些道理?(8分) (2)我们从上述材料中应得到什么哲学启示?(4分) |
答案
(1)①由于人们的过度开荒、过度放牧,导致贫困—开荒—破坏生态—贫困蔓延的恶性循环。这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人们认识到必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③人们思想改变后,开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说明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④人们通过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使生态环境改善,沙化面积减少。说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每点2分,共8分,其它角度适当给分) (2)①我们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②必须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每点2分,共4分) |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联系的观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规律等知识点,第(1)问:本问问的是说明了《生活与哲学》的哪些道理,角度没有很明确,所以做好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把握,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考生可以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等角度作答。第(2)问:考查从上述材料中应得到的哲学启示,所以该问主要是考查方法论,关键也是在材料,根据材料考生可以从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的角度作答。 |
举一反三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词汇也纷纷热门起来,“高帅富、白富美”是部分人对他人的评价,而“屌丝”是对自己的嘲解,出现这一现象,从唯物主义看体现了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意识能能动地改造世界 ④立场不同,人们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不同 |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下列说法中,能够体现运动与静止关系的有 ①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②墨守成规、刻舟求剑 ③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④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
漫画告诉我们
A.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 B.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 C.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 D.意识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 |
|
人们在同样条件下做工作,只是因为态度不同,结果分出了高下、分出了成败。于是有人认为,在具备了一定的客观条件的前提下,“态度决定一切”。这个观点 ①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④符合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
作家的文学创作往往体现“三分文学,七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下列对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 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 C.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