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力

材料一: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力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力争在2020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材料二:高二某班同学通过合作学习小组,围绕“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主题开展了“探究学习”。以下是几个同学发表的看法:
甲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所以我们要获得认识,就必须参加社会实践。”
乙说:“今天我们学习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都是科学的认识,是正确的,不需要检验,因此不能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丙说:“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能指导我们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
(1)运用物质与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体现的哲学道理。(8分)
(2)请针对材料二中同学的观点,,结合所学哲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12分)
答案
(1)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央根据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情况作出决定重点解决三农问题体现了这一要求。4分
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中央的《决定》是根据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是正确的意识,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4分
(2)A、甲看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它没有区分认识的来源和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是有区别的,我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既可以通过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也可以通过书本或他人等途径获得间接经验。4分
B、乙认为我们学习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都是科学认识是正确的”观点是合理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都是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它们早已被实践证明了是正确的,所以不能由此否定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分
C、丙认为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反映是正确的,但由此得出它可以更好的指导我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则不准确。只能说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可以更好的指导我们改造客观世界。4分
解析

举一反三
“横看成岭侧成蜂,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人们永远不可能认识事物的真相           D.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制约
C.现象和本质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D.假象不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为了应对国际竞争新形势,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制定了新世纪以来的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这体现的唯物论的道理是(    )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物质决定意识
C.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D.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克拉底鲁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下列观点中与其错误相近的是
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C.飞矢不动D.气者,理之依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8月,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中新社发表文章指出:愿世人哀之更要鉴之,常怀敬畏自然之心,以免后人复哀后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常怀敬畏自然之心”的根本原因是
A.人类破坏自然界是要受惩罚的B.自然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自然界是不可知的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小题2:“ 愿世人哀之更要鉴之,以免后人复哀后人。”主要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B.因果联系C.对立统一D.量变与质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尽管当前人类尚无对地震、泥石流以及极端天气等灾害作出精准预测的能力,但却认识到由于自身生产、生活导致的环境恶化,将极大威胁未来生存和发展空间,甚至成为引发灾害的诱因,且生态一旦遭到破坏便需更多的补偿与时日方能修复,甚至不可逆转。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看,这段材料主要表明:
A.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B.联系具有普遍性
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D.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
小题2:“人类尚无对地震、泥石流以及极端天气等灾害作出精准预测的能力”表明
A.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意识不能正确反映自然
C.人类的认识有待深化和发展D.自然界是客观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