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得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得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得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正确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③不符合题意,B、D不选;认识不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④不符合题意,C不选;①②符合题意,A应选,故答案选A。
举一反三
据报道,天文学家分析150光年外一颗白矮星周围的岩石碎片发现,他们可能是含有大量水分的一颗行星留下的残骸。这是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含水行星的残骸,表明很久以前那里可能有类似地球的宜居行星。这一发现进一步佐证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断超越历史条件的制约④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庄子•齐物论》提出‘是非莫辩’的思想。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第三者来,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它确认了
A.真理是因人而异的
B.人们的观点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 这表明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它们相互依赖
B.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D.人们的意识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漫画《木马狂想》中的人错在

①认为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②认为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没有认识到只有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没有认识到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是否自主招生”一直是我国教育界争论的焦点,专家、教师、家长等各持己见,莫衷一是。从认识论角度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①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