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微公益”一呼百应,“微力量”细水长流。 2011年4月,网上发起了一项名为“免费午餐”的公益活动,旨在倡议每天捐赠三元钱,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让孩

(6分)“微公益”一呼百应,“微力量”细水长流。 2011年4月,网上发起了一项名为“免费午餐”的公益活动,旨在倡议每天捐赠三元钱,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让孩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6分)“微公益”一呼百应,“微力量”细水长流。
2011年4月,网上发起了一项名为“免费午餐”的公益活动,旨在倡议每天捐赠三元钱,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让孩子们免于饥饿,专心学习。
借助微博这一平台,“免费午餐”活动迅速得到了网民的积极响应,不到半年,筹款近1700万元,86所中小学的一万多个孩子吃到了美味又营养的午餐。这种自下而上的慈善模式,集点滴之爱,捐绵薄之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网民参与其中,慈善行为成为了“草根”阶层的道德竞赛,形成一股庞大而持久的公益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分析这种自下而上的慈善模式如何形成庞大而持久的公益力量。
答案
(1)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免费午餐”的慈善模式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参与,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集群众之力做强公益事业。(3分)
②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需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2分)“免费午餐”的慈善模式借助微博平台,号召网民从自身做起,集点滴之爱,捐绵薄之力,最终形成庞大而持久的公益力量。(1分)
解析
本题以自下而上的“微公益”为背景,考查政治生活有关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及量变与质变关系的哲理。分析材料可知,自下而上的慈善模式,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力量,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的哲理,其次,“集点滴之爱,捐绵薄之力,从而形成庞大而持久的公益力量”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回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准确找出体现哲理的关键词语,然后运用相关哲理对其进行分析表述。
举一反三
发展肯定是变化,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只有50多人的党组织发展成为拥有8000多万党员.执政六十多年的世界最大政党。说明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     的统一。九十年走过弯路.绕过远路,但最终我们党在实践中摸索出正确的航线,这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    的统一。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个人一生的宝贵财富。有人提出:生活从必要的家务劳动抓起,品德从孝心抓起,文明从说话抓起,学习从小处抓起。请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这句话蕴含的哲理。                                              。(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下图,启示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坚持
A.具体问题具体,分出成绩好中差
B.发展的观点,保护学生创新能力
C.联系的观点,作业差异就有好成绩
D.否定的观点,更加关注优秀学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68年某天,罗伯·舒乐博士立志要在加州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但预算要700万美元。这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周围人也都认为“不可能”实现。但舒乐博士却想出了一个方法,他写道:
找1笔700万美元的捐款;
找7笔100万美元的捐款;
找14笔50万美元的捐款;
  ……
找700笔1万美元的捐款;
卖出教堂1万扇窗户的署名权,每扇700美元。
结果舒乐博士历时一年多筹集到了足够的款项,大教堂后来成为了加州胜景。
舒乐博士的成功告诉我们
A.发展是循环往复的过程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要辩证地看问题,促进新事物成长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