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在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下,“低碳经济”这一新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

材料一:在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下,“低碳经济”这一新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

题型:安徽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材料一:在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下,“低碳经济”这一新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节约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材料二:低碳经济时代下,中国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污染产业,国内一些企业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一味削减治污成本。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另一方面,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在一定时期还是以煤为主。工业生产技术落后加剧了经济发展的高碳特征。
材料三:本世纪以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2009年9月2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表示,中国将在2020年达到几个目标,包括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及核能,提高工业科技水平等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也被置于重要位置。胡锦涛也表示,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将根据本国国情,在发达国家资金技术支持的条件下,努力适应气候变化,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淡谈你对推进节能降耗、低碳生活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材料中“面临挑战”“根据国情”可以体现这一点。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一分为二看问题。引进外资,既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③系统与要素关系要求我们要做到系统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体现了这一点。
(2)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改变原有的不良生活方式,推动事物的发展。多开发节能降耗的新发明、新设备。②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每个人都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节水、节电、节约纸张等。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走艰难的路。要不断倡导低碳生活的理念,让人们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举一反三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但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仍将艰难曲折,这说明[     ]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
D、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题型:浙江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10月15-18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议》起草过程中,中央组织了国内67个部门,1万多名专家参与研究,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起草组还分赴13个省区市深入调研,同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基层群众进行了深入交流。2010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建议》稿当面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文件稿起草过程,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发扬民主、广开言路的生动实践。
材料二:转型——成为整个“十二五”规划建议的核心表述,这不仅包含让中国从“世界工厂”成为“世界市场”的经济转型,也包括从“国富民强”走向“民富国强”的社会转型。分工的细化、产业链的强大,形成了多元化的民富路径。简言之,民富是生产出来的。
材料三:《建议》为中国勾画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宏伟蓝图,在台湾岛内引起了巨大反响,认为这开启了大陆改革开放后的“第二次经济转型”,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注入新动力。台商积极筹划,全力争取“十二五”商机。有关人士指出:《建议》提出了包括新能源、电动车、生物育种、新医药等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台湾正在推动的六大新兴产业及新兴智能产业有很多相容之处,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结合材料一,分析《建议》起草过程的政治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结合《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民富是生产出来的”这一观点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联系观和发展观”的相关知识,分析“十二五”期间两岸经贸合作的前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     ]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传统耗能产品面对挑战,新能源产品将迎来新生,但是老百姓对它的推广使用有一个渐进性的认识过程,所以要从试点示范到全面推广。这说明[     ]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和上升的
②新事物成长都有一个从被拒绝到接纳的过程
③共性与个性的具体历史统一
④“人化”联系无法真正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题型:浙江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胜非为难,持之为难”是出自《宋史》中的一句话,说的是面对困难,下定决心取得胜利不难;当形势好转或取得胜利时,要将这一好趋势坚持下去,以取得更大胜利就有一定难度。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主观因素也会促使矛盾双方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
③矛盾的对立性阻碍事物的发展,统一性推动事物的发展
④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题型:陕西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