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新年伊始,又闻民工荒。不仅沿海地区劳动力缺乏,就连某内陆劳务输出大省也由于目前正大规模地承接产业转移闹出了“民工荒”。某校高三(1)班同学围绕“关注农

2011年新年伊始,又闻民工荒。不仅沿海地区劳动力缺乏,就连某内陆劳务输出大省也由于目前正大规模地承接产业转移闹出了“民工荒”。某校高三(1)班同学围绕“关注农

题型:浙江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2011年新年伊始,又闻民工荒。不仅沿海地区劳动力缺乏,就连某内陆劳务输出大省也由于目前正大规模地承接产业转移闹出了“民工荒”。某校高三(1)班同学围绕“关注农民工,关注中国未来”的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材料一:目前,我国农民工约有2.3亿至2.4亿人,其中“80后”占一半左右,“90后”有4000多万人。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更高,视野更宽,个性更强。与父辈相比,他们更注重精神需求,更希望通过培训,掌握技能,得到技术性强、收入高的工作,廉价劳动力时代渐行渐远。
(1)有人认为:“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导致了今年的用工荒。”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90后的黄大明没什么工作和技术经验,只能随父亲在某城市的建筑工地打工,可他连水泥也卸不动。东莞一家服装企业准备招100名一线生产工人,前去应聘的黄大明想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这部分岗位基本安排给了大学毕业生。黄大明很苦恼,希望作为同龄人的你能跟他谈谈。
(2)请列出谈话要点,并指出相应的唯物辩证法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在城市的舆论场里,社会很少能够听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声音。他们的户籍在乡村,但是很多人没有回乡参加村委会选举,而在城里他们又往往难以参与政治选举与公共生活。他们应该尽可能被纳入到政治参与的进程中来,从而能够理性、大声地表达利益诉求。
(3)怎样从政治制度上保证新生代农民工“理性、大声地表达利益诉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农民工主体转向新生代,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更高,视野更宽,个性更强。与父辈相比,他们更注重精神需求,更希望通过培训,掌握技能,得到技术性强、收入高的工作,廉价劳动力时代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是导致今年“用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②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对劳动力需求量增加,同时,产业调整滞后、区域竞争加剧也是导致今年“用工荒”的重要原因。③此外,就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劳动报酬低、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低,劳动保护制度不完善,劳动者就业观念落后等因素也妨碍了劳动力的合理配置。
(2)①相信未来,直面困难。依据: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正视弱点,扬长避短。依据:矛盾具有普遍性。③加强学习,注重积累,脚踏实地。依据:注重量的积累。
(3)①健全基层民主制度,保证新生代农民工有序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②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立法工作,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保证农民工政治权利的实现。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举一反三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征个人所得税以来,个税起征点一直维持在800元,后自2006年起上调至1600元,2008年起再度上调至2000元。2011年3月2日,国务院原则上同意上调社会普遍关注的个人收入所得税起征点。多位专家预测,个税起征点可望从目前的2000元提高至3000元,且现行的九级税率也可能相应调整,减少税率档次扩大级差,从而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负。回答1~2题。
1、历次个税起征点的调整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B、矛盾具有特殊性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我国政府不断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目的和意义[     ]
①降低中低阶层赋税负担,藏富于民
②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形成公平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环节
③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④扩大就业,增加国家收入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
题型:浙江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12月21日—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2010年我们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积累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探索和拓宽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农村发展道路。会议强调,明年面临着很多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切实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目前中国粮食将近40%的库存消费比,远远高于国际公认17%—18%的警戒线。按照这一国际警戒线标准,我国则安然度过了粮食危机。这说明[     ]
A、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B、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C、矛盾的普遍性对特殊性有指导作用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题型:浙江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总的来说,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与过去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竞争力还不强。2010年1月31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切实把农业科技的重点放在良种培育上,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体系建设。引导种子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抓紧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子企业。加大科技设入,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发展农业产学研联盟,加强农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同时加大农业科技的国际交流。
材料二:中央一号文件还规定: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试点步伐。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作为优先目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城乡、整体设计,分步实施、配套推进,积极而为、量力而行,实现统筹城乡和应保尽保。
(1)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把“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作为优先发展目标”?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这一目标,国家应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谈谈“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高度关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上述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西自治区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在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广东人充分展现本土文化,并很好地糅合外来文化,让各国人士都能体味到自己是亚运会的一分子。这一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D、内因和外因的统一
题型:0128 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当今,各地城市建设了除了追求“人文、生态、宜居”的目标,还注重展现个人魅力、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这种城建思路体现的哲理是

[     ]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题型:江苏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