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空军的发展面临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的极端困境,但依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钻研的精神,缔造出第一批战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空军进入了

(12分)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空军的发展面临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的极端困境,但依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钻研的精神,缔造出第一批战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空军进入了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空军的发展面临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的极端困境,但依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钻研的精神,缔造出第一批战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空军进入了高速高质的发展时期,善于学习、善于创新,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有效整合内部资源,不断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机扬威世界,以“歼十”为代表的先进战机受到世界的青睐,巴基斯坦等国纷纷订购。中国人民空军成立六十多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战斗力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人民空军是如何发展壮大的。
答案
(12分)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要重视内因的作用。(2分)中国人民空军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钻研的精神,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武器,推动了人民空军的发展。(2分)
②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2分)我国空军善于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对自身的技术研究和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2分)
③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2分)我国空军把国外的先进技术消化吸收、推陈出新,才得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使战斗力水平有了质的飞跃。(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2009年11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会议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措施。会议认为,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和长远发展。
广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及节能降耗成效显著。究其原因是:政府认真落实国家环保政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关停并转了一批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加大节能治污力度;绝大多数企业以绿色环保理念为指导,努力发展低碳经济,开发低碳技术、产品;群众节能意识不断增强,积极参加节能活动。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我国是怎样加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的?(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7月23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但是,当前我省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仍落后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广东建设文化强省要重点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珠三角地区着重发展传媒出版、动漫游戏等高端的新兴文化产业;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要依托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阐述材料中相关内容。(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时下,房价、物价上涨过快不仅牵动了老百姓的心,也引起了中央及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纷纷出台了一揽子相应调控措施。A市政府于10月、11月分别出台了遏制房价、调控物价的政策措施。于是,某人认为,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A市的房价、物价一定能稳定下来。请你选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中的一个原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2011年3月15日河南双汇集团使用瘦肉精猪肉的事实经央视消费者权益日特别节目披露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虽然政府部门早就严令禁止使用“瘦肉精”养猪,但在金钱利益面前,养殖户、猪贩铤而走险,而本应代表政府执法的检疫站、检查站,不仅没有履行执法职责,反而干起了售卖证明、收黑钱的勾当,充当“帮凶”。
材料二:“瘦肉精事件”曝光后,立即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议,人们通过网上发贴、微博等形式发表各自的看法和观点,其中不乏对事件的客观分析,对相关部门和企业的指责,当然也出现了一些过于激烈犀利的言辞和不负责任的言论。
(1)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对“检疫站、检查站”的行为进行评析。(11分)
(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看,作为公民参与此类事件应有哪些注意点?(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表1:2005—2009年江苏省人口 表2:预计2010年经济增长速度
与劳动力参与率(单位:万人) 与就业需求增加量关系表


材料:目前,世界经济企稳回升,“江苏制造”国际订单增加。但据不完全统计,我省从事出口加工的企业有68%不同程度地存在“用工荒”。与此同时,不少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就业比较困难,产生了“用工荒”和“就业难”的悖论。
从用工方来讲,主要是低端产业的“用工荒”,集中在电器制造、机械加工、服装制鞋等低端制造业产业上,而文化创意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高端行业,在国际上没有形成竞争优势,用工需求不足,造成大量大学生“就业难”。
(1)请分析表1、表2分别反映的经济信息。
(2)依据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用工荒”和“就业难”的成因,并提出解决这一悖论辩对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