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材料二:当前,

材料一: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材料二:当前,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
材料二:当前,不讲信用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假冒伪劣、合同欺诈、金融诈骗、赖账拖欠、出口骗税、虚假介绍、剽窃抄袭、盗版侵权等种种行为相当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市场经济秩序,污染了社会风气,给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辨题: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
答案
(1)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从这种意义上讲,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5分)
(2)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国家必须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因此市场经济又是一种法制经济。(5分)
(3)题中观点看到了市场经济具有信用性的一面,忽视了其法制性的另一方面,因而是片面的。(1分)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前段时间,媒体热炒的一件事就是“3Q大战”。“QQ”和“360”因矛盾而导致战争升级,双方软件互不兼容,致使广大互联网软件用户利益直接受损。在腾讯和360这一狮一豹激烈厮咬的时候,围在旁边的一群饥饿的土狼迅速找到了吃肉的机会。
在腾讯和360开战后,大量改良过的即时通讯产品和***毒软件开始投放市场,这给用户带来更多的选择。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
面对腾讯和360双方激烈角逐,而致使互联网用户利益受损的局面,请你谈谈政府、企业、和消费者该如何做?(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目前,尽管我国一些人恪守“财不露白”,刻意掩饰自己的财富,但国内外一些机构比较一致地认为,中国内地拥有百万美元以上财富的富翁在30万以上,掌握着近万亿美元财富。
材料二 我国中等收入者,即年收入12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家庭,只占全国15%以下。
材料三 改革30年来尽管减贫成效显著,但不可否认的是,贫富差距有拉大的趋势。2008年年底,我国宣布将扶贫标准从人均年收入786元提高至1067元,2009年3月再次提高至1196元。按照这个标准,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存量为4007万人。贫困群体的弱势地位加突出,收入与社会事业方面的差距持续拉大,贫困地区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服务水平提高幅度长期低于发达地区。
材料四 1978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年份
1978年
1990年
1996年
2004年
2006年
2009年
基尼系数
0.18
0.34
0.424
0.465
0.475
0.49
 注:基尼系数是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低于0.3属于均等分配区间,0.3~0.4属于合理区间,大于0.4表明收入差距过大。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综合材料,指出材料中存在什么问题?运用经济常识有关道理,说明应怎样解决材料中的问题(1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二五”(2011—2015)规划建议。“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远意义。规划指出,我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规划中的十二条大的内容,无不体现了民生。必须大力发展民生,实现从“国富”到“民富”的华丽转身,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材料二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年1月29日正式公布,文件聚焦中国水利问题。时至今日,洪涝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多数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严重山洪泥石流,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
(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12分)
(2)结合材料二,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 ,说明国家加快水利发展的必要性。(12分)
(3)结合下表措施分析某市应对金融危机措施的经济学依据。(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46.6%,而欧美发达国家则达到或超过80%。研究表明,在我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就意味着约有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就业;而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以带动至少1 0万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城镇基础设施等。预计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城镇人口将新增3亿多,将形成超过30万亿元的内需驱动力,有效解决内需不振问题。
材料二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要尊重市场选择,防止脱离实际,仅凭个人意志“拔苗助长”;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从区域的整体出发,合理定位城市功能;要推进城乡统筹,把“三农”发展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要以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基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化对资源环境的保护。
(1)结合材料一分析推进城镇化的经济学意义。(10分)
(2)运用哲学常识结合材料二分析,如何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表现。当然,我国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到2009年末,我国财政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长率的局面已经持续了17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由“九五”末期的10.3%上升到“十一五”初期的18.4%。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九五”末期的13.3%下降到“十一五”初期的11%。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业间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1.8倍,2008年我国20个行业门类中这一差距为4.77倍。目前,电力、电信、石油等垄断企业职工平均收入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5—10倍左右。上市国企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是一线职工的18倍左右。
(1)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3分)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解决上述问题?(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