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是资源消耗大省,却也是第一能源节约大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基础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优化以及加强企业节能降耗自主意识的“三个优化、一个加强”,使节能降耗走在全国

广东是资源消耗大省,却也是第一能源节约大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基础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优化以及加强企业节能降耗自主意识的“三个优化、一个加强”,使节能降耗走在全国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广东是资源消耗大省,却也是第一能源节约大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基础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优化以及加强企业节能降耗自主意识的“三个优化、一个加强”,使节能降耗走在全国前列,被国内专家称为“广东现象”。
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企业要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应该采取哪些措施?(7分)
答案
①树立节能降耗意识。(1分)
②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2分) 
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降低能耗,减少污染。(1分)
④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学管理,使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企业。(1分)
⑤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1分)
⑥开展节能减排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管理经验等。(1分)
解析

举一反三
(25分)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裁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6-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材料二  近年来,《沂蒙》、《南下》等“红色”影视剧,从新的角度诠释革命英雄人物,顺应了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2010年山东省“两会”期间,如何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
材料三 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描述图9所示经济信息,揭示图9中两条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9分)、
假如你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应如何履职。(6分)
透视《沂蒙》、《南下》等影视剧的成功,有人认为“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创新就是否定”。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评析该观点。(5分)
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5分)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汗、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4-6名工人献出生命。
(1)据图10回答,秦朝在西南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5分)
(2)据图11和材料二,说明抗战全面爆发后我国公路分布的变化及新建公路在抗战中的主要作用,在滇缅公路修建中,各族人民表现出怎样的精神?(6分)
材料三 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3)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6分)
材料四 青年学生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历来以爱国报国为己任。而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热点,他们正用新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爱意。
(4)结合材料四,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7分)
材料五 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图12为重庆市1999-2008年主要能源消费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读图回答(5)-(6)题。

(5)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6)指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结合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说明该市今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6月,胡锦涛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指出:中国愿提供100亿美元的信贷支持,帮助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本地区实现共同繁荣。
2009年12月,温家宝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的旅行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2009年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政府表示,将继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增加对非援助,减免非洲国家债务,帮助非洲国家改善民生。
(1)从成员性质和职能范围的角度分别指出上海合作组织的类型。
(2)如果以“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题写一篇时政评论,请结合材料列出要点。(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2分)2009年迎来了新中国60华诞,民族的团结,祖国完全统一成为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家的安定,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和谐,是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可靠保证。……(我们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温家宝总理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毛泽东和蒋介石同时身着中山装参加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重庆谈判。当《中央日报》记者提问其特殊含义时,蒋介石表示:“中山装是民国政府公务人员的正式着装,中正(注:蒋介石)身为国府(国民政府)主席,今天是代表政府迎候毛先生莅临陪都,自然要穿中山装以显庄重”;毛泽东则大气地说:“原因很简单,委员长和我都是中山先生的弟子,国共两党继承的都是中山先生的衣钵,同宗同源,存续相依,都穿中山装,那是再自然不过了。”
——献给新中国60华诞的电影巨制《建国大业》



 
   材料三 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日在上海表示(右图):“我的政府全面支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也就像三个联合公报
所反映出的那样子……我非常高兴看到紧张局势的缓和
和跨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而且我非常希望我们继续看到
两岸不断地改善关系”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形成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而作的奋斗,分析这一新型民族关系的主要作用。(10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重庆谈判中毛泽东、蒋介石分别赋予中山装的特殊含义,分析毛泽东说“同宗同源,存续相依”在抗日战争时期与今天具有的重大价值。(8分)
(3)结合材料三指出“三个联合公报所反映出的那样子”所指的主体内容,分析美国总统奥巴马这次对话对台湾问题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材料一: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名字叫“海宝(HAIBAO)”,意即“四海之宝”。“海宝”的名字朗朗上口,也和它身体的色彩呼应,符合中国民俗的吉祥称谓原则。吉祥物主体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应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在国际大型活动吉祥物设计中率先使用文字作为吉祥物设计的创意,是一次创新。“人”字互相支撑的结构也揭示了美好生活要靠你我共建的理念。只有全世界的“人”相互支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这样的城市生活才会更加美好。“人”字创意造型依靠上海世博会的传播平台,必将成为中国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符号和文化特点。
材料二:作为世博会主办国建造的最重要展馆之一,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核心展示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期盼。
中国红——中国馆大面积地采用大气、沉稳的“故宫红”作为建筑物的主色调,色彩夺目,又容易被世界理解。
体承天地——中国馆组成中,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
斗冠造型——中国馆以整体大气的斗冠造型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要素。同时,传统的曲线设计被拉直,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
“规”“回”统一——中国馆的空间组合秩序由“规”“回”两部分组成,它们都源于中国传统城市建筑的原型。“规”源于传统中国建筑的仪式化空间;“回”源于传统中国建筑的非仪式化空间。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上海世博会中文化创造体现的哲理。(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所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就如何进行文化创造谈谈你的认识。(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