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分)材料一:2004年福建省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规划。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长江三角洲、西连内陆。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两岸人民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8分)材料一:2004年福建省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规划。
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长江三角洲、 西连内陆。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中西 部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 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材料二:改革开放使福建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但其对外开放优势目前尚 未得到充分发挥。同时,省际间的开放力度还有待加强,外省在福建投资不 多,闽货在国内市场份额不大;省内经济发展也不平衡。 材料三:十七大报告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 经济发展,这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首次被写入中共党代会报告。 材料四:2008年12月15日,两岸“三通”的启动和庆祝仪式在北京、台北等地举行。两岸同胞翘首以盼近30年的‘三通’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1)请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说明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写入中共党代会报告的原因(9分) (2)结合材料二,请从经济的角度,提出你对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合理化建议。(9分) (3)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说明把“海峡西岸经济区选定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的正确性。(10分) |
答案
(1)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写入中共党代会报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与宗旨。(3分) ②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能够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写入中共党代会报告,正是体现了这一点。(3分) ③体现了科学执政的思想。中国共产党是在分析海峡西岸的特点,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的背景下做出的,是符合世界经济发的规律。(3分) (2)①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福建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拓宽“山海”协作;(3分) ②利用福建独特的地理位置,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分工与协作,加快出省通道建设、产业延伸对接,扩大边界贸易,同时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努力推动省际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密切合作和协调发展;(3分) ③发挥福建省对外开放的优势,更多更好地吸引外资,学习先进管理经验,进一步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全面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3分) (3)①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的关系,一方面,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通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4分) ②海峡西岸经济区面对台湾,与台湾有着“地缘、血缘、人缘、商缘、”等密切关系,因此选择海西作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有利于谋求共识,实现共同发展。(3分) ③海峡西岸经济区,北承长江三角洲、西连内陆,是服务中西部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先试先行,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把两岸人民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推向新的水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分)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材料一:自2008年9月“三鹿奶粉事件”爆发以来,企业对鲜奶的需求量大大降低,无奈之下,河北一些奶农只能把刚挤出来的牛奶倒掉、喂猪,甚至有人开始贱价卖牛。 材料二:2008年9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今年以来一些地方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从这些事件中反映出一些干部缺乏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作风漂浮、管理松弛、工作不扎实,有的甚至对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这样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这些事件再一次告戒我们,只有抓紧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党才能更好地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1)据材料一,有同学认为,“三鹿奶粉事件”浪费了社会资源,这都是市场惹的祸。请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评析该观点。(9分) (2)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材料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9分) (3)如果你是某奶制品企业老总,你准备就奶制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向同行发出倡议,请你写出倡议要点,并写出倡议要点的哲学依据。(10分) |
(10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握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大力推动文化创新,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我们应该发展什么样的文化?(2分) (2)对文化创新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8分) |
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货币政策是国家通过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过多次调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93年至1996年间,政府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了防范中国经济m现衰退,政府把“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3年以来,政府开始适当紧缩银根,货币政策在“稳健”和“适度从紧”之间寻找平衡;2007年中央经济T作会议面对中国经济存在的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将货币政策南“稳健”改为“从紧”。2008年10月8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O.27个百分点;从10月15日起,下凋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O.5个百分点。多数专家认为,继2008年9月15日之后央行再度宣布下调“二率”,意味着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上已告别从紧,转向松动,政策重点开始转向“保增长”。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运用和调整货币政策的哲学依据。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人民银行为什么2008年9月、l0月不断下调“双率"? 采取怎样的一种货币政策,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这次政策调整,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的大背景下出台的。面对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适时调整有关政策措施,这是必要的,也是落实灵活审慎经济政策的具体体现,将有利于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我国金融体系包括资本市场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 (3)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常识说明政府调整有关货币政策的必要性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二:五年来,W市与全国单位产值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率比较
| |
图一:五年来,W市与全国三大 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比较
| | 注: W市地处西南,矿产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文化遗产独特。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W市GDP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财政收入增速保持在16.5%左右,但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为4.5%,贫富差距大。市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安全指数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1)请分析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的经济现象,并指明图一和图二之间的联系。(8分) (2)根据材料一,请运用经济学知识,为W市的科学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12分) (3)结合上述材料,为促进W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该市政府应当如何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1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