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自2008年9月“三鹿奶粉事件”爆发以来,企业对鲜奶的需求量大大降低,无奈之下,河北一些奶农只能把刚挤出来的牛奶倒掉、喂猪,甚至有人开始贱价卖牛。材料二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自2008年9月“三鹿奶粉事件”爆发以来,企业对鲜奶的需求量大大降低,无奈之下,河北一些奶农只能把刚挤出来的牛奶倒掉、喂猪,甚至有人开始贱价卖牛。 材料二:2008年9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今年以来一些地方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从这些事件中反映出一些干部缺乏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作风漂浮、管理松弛、工作不扎实,有的甚至对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这样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这些事件再一次告戒我们,只有抓紧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党才能更好地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1)据材料一,有同学认为,“三鹿奶粉事件”浪费了社会资源,这都是市场惹的祸。请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评析该观点。(9分) (2)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材料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9分) (3)如果你是某奶制品企业老总,你准备就奶制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向同行发出倡议,请你写出倡议要点,并写出倡议要点的哲学依据。(10分) |
答案
(1)①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如果仅有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因此,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3分) ②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反映供求变化,实现资源合理配置;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技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有效利用。因此,该观点又有一定的不合理性。 (3分)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三鹿奶粉事件”的爆发,与国家对食品的宏观调控体系不完善,相关部门监管不力有关。(3分) (2)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具有导向作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3分)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3分) ③我们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3分) (3)①企业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适应变化发展的市场需求。哲学依据: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分) ②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哲学依据:意识的反作用或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3分) ③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哲学依据: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或辩证否定观等。(2分) ④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哲学依据:意识的反作用或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2分) ⑤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的利益。哲学依据:意识的反作用或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2分)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10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握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大力推动文化创新,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我们应该发展什么样的文化?(2分) (2)对文化创新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8分) |
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货币政策是国家通过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过多次调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93年至1996年间,政府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了防范中国经济m现衰退,政府把“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3年以来,政府开始适当紧缩银根,货币政策在“稳健”和“适度从紧”之间寻找平衡;2007年中央经济T作会议面对中国经济存在的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将货币政策南“稳健”改为“从紧”。2008年10月8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O.27个百分点;从10月15日起,下凋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O.5个百分点。多数专家认为,继2008年9月15日之后央行再度宣布下调“二率”,意味着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上已告别从紧,转向松动,政策重点开始转向“保增长”。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运用和调整货币政策的哲学依据。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人民银行为什么2008年9月、l0月不断下调“双率"? 采取怎样的一种货币政策,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这次政策调整,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的大背景下出台的。面对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适时调整有关政策措施,这是必要的,也是落实灵活审慎经济政策的具体体现,将有利于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我国金融体系包括资本市场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 (3)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常识说明政府调整有关货币政策的必要性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二:五年来,W市与全国单位产值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率比较
| |
图一:五年来,W市与全国三大 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比较
| | 注: W市地处西南,矿产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文化遗产独特。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W市GDP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财政收入增速保持在16.5%左右,但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为4.5%,贫富差距大。市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安全指数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1)请分析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的经济现象,并指明图一和图二之间的联系。(8分) (2)根据材料一,请运用经济学知识,为W市的科学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12分) (3)结合上述材料,为促进W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该市政府应当如何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12分) |
材料七 2009年入秋以来,包括重庆在内的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共5104.9万人因旱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609万人,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威胁。对此,专家认为:此次旱灾既与天气异常有关,也有西南地区植被破坏、生态失衡有关。 旱灾发生后,重庆市委、市府立即作出了抗灾的重要指示。各有关部门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 (6)西南地区遭遇特大旱灾和重庆市的应对措施给我们什么样的唯物论启示?(12分) (7)运用经济学知识,结合材料七分析我国未来粮食价格的走势。(8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