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我国的基尼系数变化60年代80年代2000年2005年2008年0.17—0.180.21—0.270.40.4630.469注: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材料一:我国的基尼系数变化60年代80年代2000年2005年2008年0.17—0.180.21—0.270.40.4630.469注: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我国的基尼系数变化
60年代
80年代
2000年
2005年
2008年
0.17—0.18
0.21—0.27
0.4
0.463
0.469

注: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材料二:2009年4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出台《关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诸项改革于今年陆续出台。
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你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就能实现社会公平,但会挫伤提高效率的积极性”是怎样理解的。(12分)
答案
(1)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1分)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只有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3分)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3分)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3分)
(4)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带后富。(2分)  
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就能实现社会公平,但会挫伤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解析

举一反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全会提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作决策、定政策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请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党坚持上述做法的理由。(8分)
(2)有人认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就是要强化科学执政”。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直接推动下,世界各国的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目前,美国的文化产品已在其对外贸易中占据首位。面对美国“薯片(麦当劳)”、“芯片(电脑)”、“大片(电影)”这“三片齐下”的文化战略,我们的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失声”状态。
材料二:《建国大业》是广电总局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最重要的献礼作品之一。《建国大业》上映首个半日,票房达1500万。国庆节刚过,票房突破3.5亿元,创下国产电影票房新纪录。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此种现象的认识。(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过程是一个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率达46.6%。据有关方面研究,在我国,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可以带动至少10万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约有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就业。农村城镇化可以加速农民的收入,整合布局分散的乡镇企业,为提高集约化经营和现代化水平提供条件。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材料二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现有18.26亿亩耕地中,9.59亿亩是没有灌溉条件的“望天田”;已建成的8.67亿亩灌溉耕地,也普遍存在灌溉设施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功能退化等问题,灌溉水利用率只有46%。相比城市的大型水利设施,山区农村的小水库、小山塘、小水窖等“五小”水利工程欠账多、投入少、标准低。旱灾警示我们,必须继续加强水利建设,改变“靠天吃饭”的现状,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
材料三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乡村居住形式发生了巨变:房屋由草木结构向砖瓦结构再向钢筋水泥结构发展;居民点由集中向分散发展,单家独院日益增多;室内家具由传统式向新式、现代组合式发展。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抓住当前农村建房快速增长和建筑材料供给充裕的时机,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建房、购买汽车和家电等提供消费信贷。
(1)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推进城镇化对扩大内需的积极作用。(5分)
(2)结合材料二,用经济常识说明国家应如何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水利事业配置?(9分)
(3)结合材料三,用政治常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9分)
(4)让人民活得有尊严,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这对政府工作和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说明“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哲学依据。(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四 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更加助长了本已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美国将关税水平提高至53%,推动了45个国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关税。国际贸易进一步趋于萎缩而这反过来又加深了危机本身。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1947年10月,23个国家签订了123项双边减让关税协议。这些双边协议被汇编成一个单一文件,称为《关税和贸易协定》。
——《关税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
材料五 世界贸易组织135个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占世界总额的90%,我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之间的贸易额同样也占我国对外贸易额的90%。……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条件是贸易自由化。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国际贸易组织,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推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材料六 世界经济的失衡,不能把眼睛只盯在中国的贸易上。世界经济的失衡,主要是反映在一些主要经济消费与储蓄的失衡,一些金融机构只顾自身利益,过度扩张而造成的金融不稳定。在这次金融危机当中,受害最大的是发展中国家。解决世界经济失衡问题,最需要各国协调一致。特别是在宏观政策上,如何保护和稳定经济复苏的大好形势,同时对金融进行进一步的改革。……自由贸易不仅会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且会促进世界的和谐,还能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
材料七 近来,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为了进一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全面恢复增长,我们反对保护主义的决心不能动摇、行动不能松懈。我们应该履行已经作出的承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警惕和纠正形形色色的隐性保护主义行为,减少和消除贸易壁垒,通过对话协商解决贸易摩擦,为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和长远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中国是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坚定支持者,始终致力于建立公平、合理、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一直以建设性姿态参与多哈回合谈判。我们愿同各方一道努力,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在锁定已有成果、尊重多哈授权的基础上,抓紧解决遗留问题,早日取得全面、均衡的成果,实现发展回合目标。
——胡锦涛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非正式会议就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专题作引导性发言
(6)贸易保护主义不得人心,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道理分析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错误及危害。(10分)
(7)中国反对保护主义的决心不能动摇、行动不能松懈,中国应如何在亚太经合组织中成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坚定支持者?(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1月27日—2月3日,温家宝总理展开主题为“信心”的欧洲之行。
出访了瑞士、德国、西班牙、英国和欧盟总部,并出席了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外交部部长助理吴红波表示,温家宝总理此次欧洲之行有3大目标,一是推动国际社会重振信心,凝聚共识,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二是促进中国与上述欧洲四国的战略共识,扩大双边务实合作;三是推动中欧关系深入发展。
材料二  2009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温家宝总理向大会作的
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使用“信心”一词,全面透彻地诠释了实现“中国国信心”的有效保障
和社会基础,清晰地将“中国信心”传递给世界,“中国信心”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产生了积
极影响,成为了中华大词典的新名词。“中国信心”一词伴随着2009年“两会”的闭幕,
将会更加深入人心。
(1)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的认识。(8分)
(2)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谈谈我们为什么反复强调“信心”?(12分)
(3)请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说明政府应如何才能持振“中国信心”?(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