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0年5月 1日—10月31日,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已有240多个国家和组织参展。预计吸引7000万人次前往参观。

(6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0年5月 1日—10月31日,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已有240多个国家和组织参展。预计吸引7000万人次前往参观。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6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5月 1日—10月31日,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已有240多个国家和组织参展。预计吸引7000万人次前往参观。世博园区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并沿着上海城区黄浦江两岸进行布局。 用地5.28平方千米。


材料二 洋山港位于浙江省的小洋山岛上,由东海大桥与上海南汇区相连,大桥全长 32.1千米。该天然港址具备 15米以上水深条件,承担国内远洋箱源和国际中转箱业务,将成为世界最大规模集装箱港区之一。随着洋山深水港及其他港区的新建,2008年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达到 5.82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货运港。
(1)结合资料一和图,分析世博园区的优势区位条件。(6分)
(2)对比外高桥港、洋山港港口建设的自然条件差异。(8分)

(3)简述包括洋山港在内的上海港区建设,对上海市在区域发展中作用的影响。(6分)
阅读下面引自周秀琴、李近明的《文明的辉煌——走进世界博览会历史》一书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注重科技成就来治疗战争和经济的创伤,鼓起人们的士气去忘记困苦,着限于发展和创造未来。主办者首次明确地指定博览会的主题是“进步的世纪”,在科技馆展示了一个世纪取得的科技成就,要求参展者也围绕这一共同的题目设计和选择展品。这一先例从此成为传统。
材料四 1958年在布鲁塞尔博览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一个大型博览会。……主题为“科学、文明和人性”。……美国在博览会上着重介绍美国的自由和美国的生活方式,……为了抗议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原子弹,他们(苏联)推出了和平使用原子能源的展览。
材料五 现在世博会主办国的分布开始发生变化,几个大国垄断的局面已经过去,发展中国家对世博会这个舞台越来越重视。与上海同时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还有韩国、墨西哥、波兰和阿根廷,这说明不少发展中国家现在也有了实力,能登上世博会舞台唱主角了。这是世博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代表了世博会的必然发展趋势。
(4)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芝加哥世博会召开的背景,并分析本次博览会主题的基本含义。(8分)
(5)据材料四指出,1958年布鲁尔博览会所反映的时代特征,该特征对当时世界的主要影响。(6分)
(6)材料五中的“重大转折”指什么?(2分)促成该“转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
材料六 世博会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早期以商品展览为主,
而后逐步演变为不同文化以及先进理念的交流。从 1933年芝加
哥世博会开始设定参展主题,各参展国围绕某一主题展示自己
对该主题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历史与文化。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
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vy, better Life),这是
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围绕“城市”主题展开交流合作。
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以中国汉字“世”宇书法创意为形,图案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口之家相拥而乐,表现了家庭的和睦。在广义上又可代表包含了“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套“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和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
(7)结合材料六,说明世博会的变化发展过程是如何体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12分)
材料七 预计到2020年,将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到城市。现代化城市将促进工业化的集约发展;能够提供便利的文通、快捷的信息,使传统服务业功能更加丰富,内容更为广泛;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方向,以低碳生活为消费理念,实现城市与人的和谐发展。现代化城市发展,承载着人们的幸福梦想。
(8)结合材料分析,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对人的生活将产生哪些积极影响?(8分)
答案
(1)自然环境优美(水景)(2分);位于城区,有便利的交通(2分);城市的基础设施较完备(2分)。
(2)外高桥港位于长江入海口,距离上海市区近,洋山港位于东海的岛屿上,距离上海市区远(4分);洋山港比外高桥港水深,外高桥港水浅,外高桥港航道易受长江泥沙淤积的影响(4分)
(3)扩大了上海市的服务范围(2分);提高城市服务等级(2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2分)
(4)背景:世界各国深受经济危机的困拢?国际局势动荡不安。(4分)
(5)时代特征:美苏冷战(或争霸)。(2分)
影响:世界局势紧张;客观上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一步。(4分)
(6)重大转折:大国垄断世博会的局面一去不复返。(2分)
因素: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4分)
(7)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4分)
②世博会交流与合作的理念是在150多年历史发展中不断形成和深化的,并通过历次世博会表现这一理念的不同侧面。(4分)
③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举办的世博会的内容和形式各有其特殊性,但都包含了加强交流与合作这一共性。(2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从会徽、主题都有鲁明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但仍然突出交流与合作这一世博会的共性。(2分)
(8)①现代化城市发展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2分)
②现代化城市发展有利于带动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扩大就业领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2分)
③现代化城市促进文教等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职业技能,促进就业。(2分)
④现代化城市发展以低碳为方向,有利于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树立绿色文明的消费观。(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认真观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些朴实无华而寓意深远的话语,成为当今最响亮、最实在、最激动人心的语言。
请阅读材料,回答: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体现了政治常识的哪些道理?(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4分)2009年10月25目,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1周年纪念日。5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
(1)结合材料说明如何促进民族地区发展?(9分)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针对一些非法手机网站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问题,2009年12月以来,由中央外宣办牵头,会同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开展进一步深入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低俗信息专项行动,如工商部门依法严厉查处非法广告代理商,公安部门坚决打击为手机淫秽色情网站提供服务的运营商;广大群众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工作,举报非法网站:中国移动等40多家单位代表共同签署倡议书,向互联网从业者和广大网民提议“文明办网,文明用网”。
材料二 针对国际上有些人指责中国“限制网络自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认为是不符合事实的,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依法对互联网进行管理,致力于网络环境的健康和谐,致力于构建更加可信。更加有用、更加有益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网络。中国依法保护网上言论自由,保护网上知识产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禁止利用互联网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煽动民族仇恨和民族分裂,宣扬邪教以及散布淫秽、色情、暴力和恐怖等信息。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公民是怎样维护网络安全的?(14分)
(2)结合材料二,简要谈谈网络传媒的特点,并从文化影响人的角度谈谈依法对互联网进行管理的正确性。(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2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世关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数字与世博

材料二:城市化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之一。城市化,意味着生产和消费的更社会化和更高的生产效率,但也会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为此,2010年上海世博会确立了“和谐城市”理念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1)参照例举,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上述资料。(答案填入表格)(12分)
(2)从哲学角度,说明改善城市生活,不仅需要政府的人性化管理,更需要市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的道理。(8分)
(3)用党和政府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应怎样才能使城市生活更美好。(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三 截至2010年3月17日,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共5104.9万人因旱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609万人。中国南方大旱,暴露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调配能力和供水保障水平低、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的现状。农村基础水利工程或投入不足,或年久失修,或被损毁;因追求经济利益,水库或被承包出去搞网箱养鱼,或搞旅游开发,或建高尔夫球场,或承包水源做矿泉水、纯净水远销外地,更有甚者填湖造别墅;近年来大江大河上大量建设的水电工程与民争水,加大了水资源供求矛盾……干旱是自然现象,但在目前人类掌控的科学技术面前,这已不是不能克服的难题。
材料四 旱灾发生后,中央及各受灾省区市高度重视,迅速启动了紧急预案,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灾区群众更是自觉自愿组织起来寻找新的水源,他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拼搏精神,硬是把一个个新水源找到,并积极开展生产自救。
(5)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解决水资源面临的问题。(10分)
(6)有人说“天灾不由人”,也有人说“抗灾不由天”,请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10分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