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分)在2009年我国实现了“保增长”的目标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调结构”确定为2010年的经济工作重点。某班同学围绕“调结构”这一主题,开展研究和讨论。

(56分)在2009年我国实现了“保增长”的目标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调结构”确定为2010年的经济工作重点。某班同学围绕“调结构”这一主题,开展研究和讨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56分)在2009年我国实现了“保增长”的目标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调结构”确定为2010年的经济工作重点。某班同学围绕“调结构”这一主题,开展研究和讨论。
同学甲:展示图10(材料一)

注:最终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世界平均消费贡献率超过60%。
评论:2009年尽管我们实现了保增长的目标,但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2010年,“调结构”将成为
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1)结合同学甲的材料,请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为什么“调结构”可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
同学乙:展示材料(材料二)
材料二 中国居民“勤劳而不富裕”凸显出我国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从社会和政府角度看,财富
不断向政府集中。近几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从1994年的10.39%提高到2008年的
19.99%。从劳动者和企业角度看,劳动报酬所占比重持续下降。1996~2007年,我国劳动报酬总额
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而大部分国家这一比重基本上都在60%以上。
(2)结合甲乙两位同学的材料和观点,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关系,(2
分)并说明应该如何调整收入分配结构。(10分)
同学丙:展示材料(材料三)
材料三 调整产业结构,就要提高第三产业,特别是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为此,国家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振兴文化产业,需要不断进行文化创新。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是文化创新的典范。
世博会的中国馆(图11)轮廓像斗拱,类似中国传统木建筑,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一是从绘画、戏剧、文字、颜色等中捕捉最能代表中国的形象,二是从“出土文物”,如斗冠、宝鼎、器皿等中汲取灵感,并对斗拱这一传统建筑构件进行挖掘与提炼,大胆革新,以简约化的装饰线条,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中国馆注重了环保、节能、新材料和新技术等方面的应用,这些都是它最能展现时代精神的地方。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馆的设计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10分)
同学丁:展示材料四(图和资料)
材料四 目前我国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多晶硅等行业产能过剩。

受多晶硅市场的驱动,06年开始,国内掀起投资多晶硅项目的热潮。到2009年6月底,我国已有19家企业投产,另有10多家企业在建,若这些产能全部兑现,将超过全球需求量的2倍以上。目前,我国的多晶硅行业生产技术落后、成本高(我国多晶硅70美元/公斤,国外30—50美元/公斤)、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据专家预测,该行业即将经历大洗牌,有些企业面临转产或者***的命运。
材料五 多晶硅行业只是我国产能过剩的一个缩影。形成产能过剩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某些地方政府具有很强的多以投资拉动经济的冲动。同时,政府权力被滥用也是形成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之一。
(4)运用《经济学常识》中价值规律的理论,结合图10,对材料四加以分析。(9分)
(5)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在治理产能过剩的过程中,怎样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13分)
答案

(56分)(1)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多样性,要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投资,出口和最终消费这三大需求和GDP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4分)
②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辩证统一关系,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提高三大需求的贡献率,争取实现GDP的快速平稳增长目标。(4分)③宏观经济结构还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我们要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通过调整三大需求的合理比例,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的高质量和可持续性。(4分)
(2)我国国内消费不足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消费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居民收入所占国民收入比重过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2分)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分)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当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4分)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4分)
(3)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3分)中国馆斗拱等元素的使用,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1分)立足社会实践,(2分)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分)传统文化的创新需要注入新的时代精神。(1分)对中国馆传统的斗拱造型大胆的革新,简约化的装饰线条,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同时,环保、节能等新技术的使用也体现了时代精神。(1分)
(4) 当多晶硅价格上涨时,引发投资热潮,资源流入该行业。反之,价格下降,资源将流出该行业,说明价值规律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3分)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它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多晶硅的企业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才能在竞争中获胜,说明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3分)在竞争中,技术先进、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处于有利地位,有些企业面临转产或者***的命运,说明价值规律可以实现优胜劣汰。(3分)
(5)①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两者缺一不可。(3分)②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1分)它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以及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包括上级政府的监督及法制部门、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9分)
解析

举一反三
(14分)中华民族是一个懂得感恩的民族,沿袭上千年的清明节,既寄托着每个家庭对先人的缅怀,同时作为民俗传统和集体仪式,它又承载着定期维护并擦亮历史记忆的文化功能。随着低碳时代到来,让清明节低碳化,是一种必然且必须的正确选择。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选取鲜花拜祭、植树纪念、社区公祭等文明、环保祭祀方式,来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我们应该沿着“低碳”这条路一直走下去,这并不是传统文化的消亡而是重生,会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 就怎样推动“低碳清明”提出合理化建议。
(1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分)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世界博览会将在我国上海举办,预计将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参观者前往。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分别为上海世博会的会徽和吉祥物图案。
                
会徽图案以汉字“世”为书法创意原形,会徽图案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口之家相拥而乐,表现了家庭的和睦。在广义上又可代表包含了“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和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海宝(HAIBAO),寓意为四海之宝,它以汉字“人”字为核心创意,配以代表生命和活力的海蓝色。他的欢笑,展示着中国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他挺胸抬头的动作和双手的配合,显示着包容和热情;他翘起的大拇指,是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发出的真诚邀请。
(1)从上海世博会会徽和吉祥物的设计理念中我们可以感悟到文化生活中的哪些道理?(12分)
材料二:150多年来,随着世博会展示重心向理念和文化的转移,从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有了明确的主题——“一个世纪的进步”,到“科学、文明和人性”、“人类的进步与和谐”、“能源:世界的原动力”、“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人类·自然·技术”,再到上海世博会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和2015年米兰世博会的“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从中不难看出,世博会的魅力就在于其主题不断关注人类生存的家园,从而吸引着人们从世界各地汇聚到一个地方,展示各自的产品和技艺,传诵各自的故乡和祖国,认识不同的人群和文化。
(2)世博会主题的演绎历程是如何体现发展观点的?(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作为新媒体,政治博客的问世开启了新型的政治参与和民意表达的“绿色通道”,成为监督政治的新平台和新渠道。然而,并非每个公民的民意表达都是趋于理性和真实的建设性言论。某些政治博客群体,显得盲从、冲动和极端化,扩散“不信任政治”的现象时有发生,以至于误导了社会大众。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公民运用政治博客实行民主监督有何意义?(4分)
(2)公民如何运用政治博客负责任地实行民主监督?(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某市一些企业超标排放工业污水,居民乱乱倒生活垃圾、煤矿烟尘和汽车尾气造成的混合型污染,使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面积扩大。水污染严重,群众呼声强烈。该市政府采取措施,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制定行政法规,严格执法;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增强市民环保意识.
请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6分)
(2)该市政府为什么要这么做?(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中国“大事记”
“正月十五,央视添堵;预示今年,难以靠谱。三月开始,甲流如虎;全球人民,六神无主。
经济危机,大象变鼠;世界各国,心里打鼓。杭州飙车,巴东抗辱;上海钓鱼,新疆七五
猫猫刚躲,楼倒黄浦;纸币开铐,民心难抚。老太自焚,以身守土;楼价狂飙,回应政府。
本山住院,阳仔递补;女排不灵,男足涉赌。律师辩黑,自遭逮捕;高管落马,如何防腐?
学森辞世,羡林作古;不堪寂寞,曹操出土。”
2010中国大事记
                                                                              
                                                                                 
(1)请你仿照前面的格式续写2010年1月至4月的国内重大事件,至少二句,不能套用上文已经用过的词句。(3分)
(2)2009年甲流如虎,我国政府积极应对。2009年5月5日温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防控措施。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卫生部、农业部专门制定并下发了诊疗方案和紧急预案。各级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执行零报告制度,制定收治预案,成立防控和救治专家组等,切实做好防控工作。
①防控甲流体现了政府的哪些职能?(3分)
②上述材料如何体现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基本原则的?(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