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的召开,“低碳经济”这个词汇成为热门话题,成为大家达成共识的生产生活方式。材料一:中国农业信息网显示:当前全国缺水量达400亿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的召开,“低碳经济”这个词汇成为热门话题,成为大家达成共识的生产生活方式。 材料一:中国农业信息网显示:当前全国缺水量达400亿立方米,近三分之二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农业平均每年因旱成灾面积达2.3亿亩。水资源短缺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截至3月18日统计,全国耕地受旱面积达9736万亩,有2054万人因旱饮水困难。 材料二:旱灾发生后,各受灾省区市高度重视迅速启动了紧急预案,2010年3月19至21日,温家宝总理亲临抗灾第一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他强调,做好当前的抗旱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要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扎实的作风投入到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中去;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不麻痹,不懈怠,坚决打好这场抗旱救灾的硬仗,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确保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知识说明如何应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实。(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党和国家关注民生、体察民情,高度重视保障人民生活的道理。(10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常识,分析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带领人民抗旱救灾的依据。(10分) |
答案
(1)①要建立政府调控与市场引导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2分)。要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加强节水工程建设、修建新的水源工程(1分);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推广节水技术(1分);要完善水价形成机制,运用价格杠杆促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1分);完善并全面贯彻落实水资源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严格执法管理,遏制用水浪费等(1分),建设节水型社会(1分)。②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1分)。要加强宣传,培养消费者的节水意识,坚持勤俭节约(1分)。③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分),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加强水资源开发与循环利用等(1分)。 (2)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2分)。党和国家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作为自己一切言行的最高准则(3分);②科学的价值观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人类根本利益的(2分)。党和政府关注民生、体察民情,体现了维护保障人利益的正确价值观(3分)。 (3)①国家性质决定政府职能,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政府要履行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2分)。抗旱救灾,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是政府的职责所在(2分)。②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人民意旨的执行者(2分),抗灾救灾是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要求(1分)。③政府要践行科学发展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抗灾救灾,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2分)。(综合评价1分) |
解析
第(1)问与我国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吻合,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设问上属于开放型设问——经济常识,回答怎么做。解答要注意要点全面,防止单打一,不及其余。 第(2)问考查的知识点——历史唯物主义,属于限制型试题;它是近几年高考逐步重视并加大考试分量的一个考点,必须引起我们教学的重视。 第三问(3)属于原因类试题,“原因”类设问一般都以“原因”、“为什么”、“为何”、“依据”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在解题过程中,一联系课本分析原因;二联系材料分析原因;三联系主体分析原因;四联系地位分析原因,一般为诸如必要性、必然性、可能性、重要性等。 |
举一反三
材料一: (图1)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图2)少数民族八省区GDP增速 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比例 与全国GDP增速对比地区 材料二: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谱写了共和国繁荣富强的壮丽史诗,共同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强音。 (1)材料一、二反映什么政治内容?(5分) (2)多年来,中国各族人民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形成这一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什么?(10分) (3)从政治学角度看,如何巩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大团结的良好局面?(15分) |
材料一 2000年11月,中国***在第四次中国—东盟***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国-东盟***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中国和东盟10国***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 材料二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这标志着这片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组成的,19亿人参与,接近6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额的区域,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对双方都具有战略意义,中国和东盟在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上有很强的互补性,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实现双赢;而且对推动整个东亚区域合作,乃至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1)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和对我国的经济影响。(10分)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积极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所反映的政治道理。(10分) |
材料一:《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指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等。要深入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实际,深入研究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起来,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深化学习,做到学习理论与运用理论、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材料二: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知识创造、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中国社会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面对这样的世情、国情、党情,“不抓紧学习、不抓好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 (1)运用所学的哲学常识,结合材料一,说明怎样才能正确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运用所学的政党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依据。 |
材料一:党中央先后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两个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重大的理论创新。这两大战略思想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全局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材料二:胡锦涛同志曾指出:“面对国际、国内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努力学习和实践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 (1) 分析材料一体现的认识论道理。(12分)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有关哲学知识说明坚持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必要性。 (8分) (3) 从认识论角度看,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如何才能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 (9分) |
2009年11月1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会见了美国总统奥巴马一行。温家宝说,这次访问的成果是有深远意义的。中美和则两利,斗则俱损;互信则进,猜忌则退。合作比遏制好,对话比对抗好,伙伴比对手好。[ 奥巴马在中国停留期间,中美双方达成一致,同意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一致同意坚持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出发,加强对话、交流、合作,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中美积极全面合作关系,并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为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而努力。奥巴马认为,美中伙伴关系对应对金融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21世纪的重大挑战,无论是气候变化、核扩散,还是经济复苏,都不能通过单独行动加以应对。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欢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也是美中决定建立21世纪美中积极全面合作关系的原因。 (1) 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中美两国怎样才能真正形成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9分) (2) 运用发展观的有关知识分析建立良好的中美关系的意义及如何保持两国的良好 合作关系?(1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