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汽车生产能力的提升,家庭轿车正在走向平常人家。目前我国家庭轿车需求量等于全球年产量。最近一项调查表明,中国城镇家庭中大约有2600万

材料一: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汽车生产能力的提升,家庭轿车正在走向平常人家。目前我国家庭轿车需求量等于全球年产量。最近一项调查表明,中国城镇家庭中大约有2600万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汽车生产能力的提升,家庭轿车正在走向平常人家。目前我国家庭轿车需求量等于全球年产量。最近一项调查表明,中国城镇家庭中大约有2600万户有购车的欲望,这相当于全球汽车厂商一年的总产量。
(1)、请用《经济常识》知识说明我国家庭轿车消费增长的原因。(12分)
材料二: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今后几年,城镇每年净增就业人口300多万,农村尚有1亿左右富余劳动力,社会就业压力大。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破解我国就业难题?(7分)
答案
(1)①增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是家庭轿车消费增长的根本原因。②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汽车生产能力的提升,促进了汽车消费的增长,人们对汽车的需求反过来促进了汽车的生产。③商品价格影响消费。轿车价格下跌是引起汽车需求增长的原因之一。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预期的变化,也是引起轿车消费增长的原因。
(2)①大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提供尽量多的就业工作岗位。②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环境。③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解析

举一反三
材料一  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密切关注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不断做出重要指示和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保增长、促民生、调结构”的主题,展现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一项项措施迅速出台,最终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1)、运用唯物论分析我国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的原因。(9分)
(2)、结合材料信息,从辩证法角度谈谈我国在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取得的宝贵经验。(12分)
材料二 大学生就业的几大心理误区:“谈就业色变、不敢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高不成、低不就、宁肯啃老也不愿意接受待遇差的岗位、体力劳动是不体面的、经不起失败的打击”
(3)、从价值观的角度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就业指导。(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这个世界上,就连最为人迹罕至的地方,也都“烙刻”上了人类的痕迹。在太平洋最人迹罕至的地方,位于北纬35°到42°之间,夏威夷群岛的东北方向,距离加利福尼亚沿海1000英里的位置,又有一个“新大陆”正在生成——“第八大陆”,应该叫做“太平洋垃圾涡旋”,这个“新大陆”完全是由垃圾堆起来的,已蔓延到14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聚集了超过700万吨的垃圾。在这个垃圾“联合国”里,有来自美国的球鞋、中国的塑料袋、日本的渔网碎片、加拿大的集装箱外壳……
材料二:2009年12月7-18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全球减排协议。中国积极为全球气候变化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巨大努力。
材料三: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引发了对低碳经济的热议,低碳将成为全球经济的大趋势和新规则,低碳经济实力将决定各国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国际地位。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发展低碳经济,自主确定节能减排目标,制定国家低碳发展战略,先试点示范,再总结推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低碳产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动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
(1)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材料一、二的人类活动。(8分)
(2)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二,指出我们对发展方式的选择,说明中国实现单位GDP碳排放目标的对策。(12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9月26日新华社受权播发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全文近6000字,分为“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性紧迫性”“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保障条件”等五部分。
材料二:《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我国振兴文化产业的基本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1)阅读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0分)
(2)结合材料二,请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振兴我国的文化产业提出几点建议。(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图案是“和谐中华,活力山东”。该会徽创意以11个“竞技人形”为主要构成元素,整体结构创意来源于古汉字小篆繁体“中华”的“华”字;造型语言借鉴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四喜人” “同心结”的手法,寓意第十一届全运会“和谐中华,全民全运”的理念。同时以“运动人形”作为会徽主形态,昭示“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
会徽设计中巧妙地融入了具有山东文化传统特色的特征元素:其中的几何形构成元素来源于山东济南出土的战国时期“错绿松石铜豆”上的“几何勾连雷”纹饰。色彩将山东传统木版年画中的颜色与奥林匹克五环色彩融合为一体。构图文字应用了中、英文和阿拉伯数字。会徽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也进行了创新,表现手法轻松、活泼、现代,既体现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又表现出现代山东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新形象。
(1) 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设计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8分)
(2)十一届全运会的主题口号:和谐中国,全民全运。
宣传口号:抓住承办全运会机遇,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弘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人人争做文明市民,热情欢迎八方来宾……
根据文化的力量,分析说明上述主题口号和宣传口号为十一届全运会成功举办以及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今年的国庆大阅兵“当惊世界殊”!其间蕴含着撼人的 “阅兵精神”。什么是“阅兵精神”?它是国庆阅兵中表现出来的 “零误差”精神。国旗护卫兵那169步,正好是1840年到2009年的169年,步步精确!8000名官兵组成的13个徒步方队正中阅兵中线米秒不差! 30个装备方队隆隆开进米秒不差!机型不一的空中机队通过天安门上空米秒不差……!
是团结一致精神。几十万参与阅兵者团结一致、齐歌共舞、手拉手、心连心。56个民族人民穿着不同服饰出现在阅兵场合, 56个民族56朵花,各族人民手举五颜六色的鲜花,,与天安门广场56根民族柱交相辉映,更显壮观……
是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精神。无人驾驶飞机、先进的武器装备、航天科技成果等等,无不彰显着中国人民60年来艰苦创业的辉煌成就和自主创新精神。
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精神。我们从天安门古老建筑群的壮观场地,从胡锦涛主席穿中山装、坐红旗车、官兵大喊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从毛泽东思想万岁的方阵,到科学发展观方阵,都有所体现。
(1)请参照上述材料,结合你的观后感,谈谈今年的国庆大阅兵活动和“阅兵精神”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的。(6分)
(2)如今,我们处在新的发展机遇期、历史转折期,用中国传统纪年来说,又是一个甲子年开始了,因此,总结弘扬“阅兵精神”是有现实意义的。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