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费俊龙和聂海胜迈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舱门的时候,立即就成了万人瞩目的英雄。到处是鲜花,到处是掌声,到处是人们敬佩和羡慕的目光。的确,费俊龙和聂海胜赶上了一个

当费俊龙和聂海胜迈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舱门的时候,立即就成了万人瞩目的英雄。到处是鲜花,到处是掌声,到处是人们敬佩和羡慕的目光。的确,费俊龙和聂海胜赶上了一个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当费俊龙和聂海胜迈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舱门的时候,立即就成了万人瞩目的英雄。到处是鲜花,到处是掌声,到处是人们敬佩和羡慕的目光。的确,费俊龙和聂海胜赶上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这个机会是天上掉下来的吗?
据航天员选拔训练研究室主管设计师胡银燕介绍,为了得到这个机会,费俊龙把近40万字的飞行手册全部背了下来。聂海胜从小立下凌云志,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已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
居里夫人说:“弱者等待机会,强者创造机会。”终于,他们不畏艰险、坚毅果敢,圆满完成了“神六”飞行任务,成为航天科技战线的杰出代表,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褒奖。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答案
(1)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是人生的精神支柱。费俊龙和聂海胜正是从小立下凌云志,并为理想的实现努力奋斗,才成为航天战线的杰出代表。
(2)艰苦奋斗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必要条件,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费俊龙和聂海胜无论身为飞行员还是航天员,都能不畏艰险,坚毅果敢,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最终将理想转化为现实。
解析
本题是结合材料阐述理论,需要从以下三步入手:一是要围绕设问的两方面阐释理论,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崇高的理想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二是要说明原因是什么;三是要结合材料,对理论进行印证。
举一反三
感动中国·2005年年度人物之一的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美国完成硕士、博士、博士后学习后归国的留学人员。1988年回国后,他就把研究目标锁定在当今世界航空制动领域最先进的材料——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研制上。到了1996年,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完成了实验基础研究,从实验室到工业化试验,从小样品到大样品,课题组付出了更多的智力和精力,经历了更加艰难的实验过程,中间经历过失败,但是在要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的宗旨信念支持下,他们克服了困难。到2003年9月,终于改写了中国飞机依赖进口的刹车片才能“落地”的历史,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四个拥有航空制动生产技术的国家。2005年3月28日,胡锦涛主席亲自给黄伯云颁发了国家技术一等奖。黄伯云以他的成功结束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连续六年空缺的历史。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人生价值观道理?
(2)从黄伯云的成功经验中,谈谈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实践证明,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
简要说明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材料一:A市社会劳动力在各类企业中的就业情况
 
国有
集体
民营
外资
其他
2003年
30%
20%
20%
6%
15%
2005年
20%
15%
30%
13%
18%
注:该市失业率2003年为9%,2005年为4%。
材料二:A市不同学历劳动者就业率和年收入情况比较表
 
初中学历
高中、中专学历
大学、硕士学历
就业率
34%
78%
92%
年收入
5 000元
9 000元
20 000元
注:A市政府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目标,并为下岗人员提供免费再就业培训。目前该市参加再就业培训和在岗学习的人员越来越多。
材料三:A市GDP增长以及各种所有制经济贡献率情况
 
国有
集体
民营
外资
其他
2003年(49亿元)
40%
36%
14%
6%
4%
2005年(66亿元)
34%
25%
25%
10%
6%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分)
(2)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3)结合上述材料,请谈谈该地区解决就业问题的启示。(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回答: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违约毁约、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等企业失信行为。有人认为:“信用行为的缺失都是市场惹的祸。”请用经济学知识
分析这种观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分)材料一:表一 2005年江苏省城镇居民不同分组就业情况
分组
家庭人口(人)
就业人口(人)
就业面(%)
低收入
3.33
1.61
48
中等收入
2.97
1.50
51.6
高收入
2.52
1.33
53
表二 2005年江苏居民收入结构的部分数据与全国比较情况(%)
 
工薪
收入
经营性
收益
财产性收入(储蓄、股票、债券等)
离退休金等转移性收入
其他


48.7
5.3
4.8
29
12.2


60.9
3.4
1.1
32.6
2.0
材料二:2005年江苏省经济总量和效益同步提升,GDP增长14%以上,人均突破2万元;苏中苏北工业化明显提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2.18∶1下降为2.15∶1,保持在全国最低水平;排污量在近五年下降40%的基础上又下降了3.5个百分点。
(1)表一、表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5分)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有关知识,请你为江苏构建和谐社会出谋划策。(1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