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我们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成功地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澳门问题,正在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积极努

(15分)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我们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成功地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澳门问题,正在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积极努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我们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成功地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澳门问题,正在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积极努力。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运用政治学和哲学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答案
政治学:第一,“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其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独立的主权实体的性质。第二,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独”言行否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基础,是分裂我国主权和领土的行为。第三,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台独”言行阻挠两岸关系的发展,破坏祖国统一,直接违背了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必然遭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其分裂祖国的图谋注定要失败。(7分)
哲学: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制定和执行政策时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是向往和平、反对战争的,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也是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重要力量。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在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问题上,我们尊重他们、信赖他们、依靠他们,并且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千方百计照顾和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8分)
解析
胡锦涛的“四点意见”是对“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的深化认识,是针对新形势下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原则性意见。第(1)问主要从实行“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原因、前提方面分析,第(2)问关键在挖掘第三个“决不”的新意。
举一反三
2005年12月29日下午3时零4分。人民大会堂。出席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郑重地按下了自己桌上的表决器。赞成162票,弃权1票,反对0票。“通过!”吴邦国委员长宣布,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获得通过。这是一个牵动亿万人心弦的时刻——新中国实施了近50年的农业税条例被依法废止,成为历史档案。
问题: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这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有何重要意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能源安全指能源供应的安全及由于能源生产与使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治理,它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稳定。进入21世纪,能否公平、合理、妥善解决能源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从目前的能源消费状况看,要维护国家的能源安全,就必须抓住石油安全这一核心。我国能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高于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我国是能源进口大国,2005年因世界油价上涨导致我国石油进口多花费几十亿美元,中国经济发展也受到一定影响。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表1 2003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情况(单位:亿元)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GDP
116 694
136 515
67 422
增幅
9.1%
9.5%
9.5%
   注:2005年上半年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比较稳定,社会消费品增幅达13.2%,出口顺差396亿美元。
表2 2003年以来人民生活改善情况
    项目
年份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人均可支
配收入(元)
增幅(%)
人均可支
配收入(元)
增幅(%)
2003年
8 472
9
2 622
4.3
2004年
9 422
7.7
2 036
6.8
2005年上半年
5 374
9.5
1 586
12.5
   注:2004年以来,我国积极实施了减免农业税、种粮补贴等惠农政策。
材料:据有关研究表明,“十一五”期间中国劳动力将维持刚性增长,城镇每年将新增550万劳动力;城市还要每年接纳农村富余劳动力1 000万人;每年再就业方面还需要提供450万个工作岗位;加上消化以往积累的失业劳动力,城镇每年总共需要提供2 400万个工作岗位。因此,就业压力非常巨大。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据此完成:
(1)表1和表2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两图表之间有什么关系?(10分)
(2)结合表2和材料谈谈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材料一:我国实行“863”计划以来,该计划用于民用项目的投资约15亿元,在民用各个领域获得国内外专利2 000多项,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2 000 亿元。在生物工程、通讯设备、高性能计算机、人工晶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等国际技术竞争的热点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重大成果。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和发达国家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照表
    项目
国家
科技投入
科技对经济
增长贡献率
企业
申请专利
件数
高技术企
业的利润率
发达国家
2%~3%
70%~80%
日本松下
10 000
50%~80%
中国
0.5%~0.8%
30%左右
中国石化、海尔
400
约20%
   注:中国石化和海尔是我国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
运用所学知识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7分)
(2)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发展有何重要意义?(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材料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家电产品的需求日增,近年来,我国国产家电质量已赶上外国同类产品,价格却相对低廉,加上售后服务不断改进,消费者投诉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一改20世纪80年代初外国产品一统天下的局面,国产家电已成为市场销售的主体。
材料二:据有关人士预测,我国将逐步进入新一轮消费周期,其特点有:①生存型消费正在向质量型消费过度。②城镇居民消费热点主要为商品住房、轿车、电子信息产品、新型食品以及娱乐、旅游、通讯、教育等服务消费和文化消费。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4分)
(2)我国居民的生活消费由生存型转向质量型,说明了什么?(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