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材料一: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副检察长方工以“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扎扎实实做事,公公正正执法”为座右铭,从事检察工作23年,主办刑事案件30

(12分)材料一: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副检察长方工以“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扎扎实实做事,公公正正执法”为座右铭,从事检察工作23年,主办刑事案件30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材料一: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副检察长方工以“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扎扎实实做事,公公正正执法”为座右铭,从事检察工作23年,主办刑事案件3000多件,无一错案,成为知名法官。
材料二:齐齐哈尔市公安局民警于尚清,用生命为人民撑起平安的天空,用忠诚为党的公安事业尽心竭力,用真情为群众排忧解难,曾40多次立功受奖。
材料三:新华社2005年6月2日电: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木里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20年行程26万千米——相当于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成为时代先锋。他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从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分析说明他们的人生为何能闪光。
答案
(1)个人与社会是相互联系的,他们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他们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以国家利益、他人利益为重,自觉践行集体主义。
(3)他们踏实工作,服务社会,为社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对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4)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克服了困难。
(5)他们具有全面的素质。
(6)正因为他们素质高,坚持了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才使得他们的人生在个人素质提高中闪光,在对社会的奉献中闪光,在社会对他们的回报中闪光。
解析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基本问题。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态度问题,反映出人们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决定着一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态度,在价值观多样性的今天,显得更为复杂。本题材料中的方工、于尚清、王顺友对个人与社会关系这一问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有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呢?这就要求我们认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归纳出他们共同的本质属性。本题通过分析归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巩固基本理论,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举一反三
材料一: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此次全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是讨论“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与以往的五年计划相比,“十一五”规划更加倾听民声、亲近民生、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更为脚踏实地、力求务实。
材料二:关注民众福祉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着眼点。此次“十一五”规划制定过程中,中央高层领导深入地方密集调研,更多倾听民间声音,了解民意,因此,所制定出的规划将得到更多阶层的支持。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谈谈中国共产党制定“十一五”规划为什么要深入地方密集调研,更加倾听民声、亲近民生、反映民意。(9分)
(2)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你对“关注民众福祉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着眼点”的理解。(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大豆,曾是东北万顷黑土地上的骄傲,关东百谷之王。可前几年大豆难卖、价格走低问题的出现,使在东北不少传统的大豆主产区,几度出现大豆越种越少的情形。但随着大连华农、黑龙江九三油脂、吉林德大第一批大豆加工企业的崛起,让东北农民重新燃起了种植大豆的热情,也不必再害怕价格上不去。这些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与农民签订了购销合同,农民按照加工企业的需求量决定种植面积。市场如果价格低落时,企业仍会按合同签订的保护价收购。农民们在这个稳定的购销体系中调整自己的种植结构,生产积极性得到鼓励,生产资源得到了合理使用。
结合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有人说,“解决农业问题必须跳出农业”。联系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材料一:
各类技工所占比例(%)
国家
初级技工
中级技工
高级技工
中国
60
35
5
发达国家
15
50
35
材料二: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总体情况是: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占GDP约35%以上,从业人员8 000万人。但大多数制造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低,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大部分技术和关键设备依赖进口,高端产品大多由合资企业生产,中国制造大而不强。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制造”是质低价廉的代名词。
阅读材料,结合有关政治常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何关系?(4分)
(2)结合材料,分析应怎样振兴我国的制造业,擦亮“中国制造”牌。(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
表1 东西部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状况(单位:%)
年度
地区
2001
2002
2003
西部12省市区
21.0∶40.7∶38.3
210.∶413.∶38.7
19.4∶428.∶37.8
东部11省市
10.9∶48.7∶40.4
10.2∶47.3∶42.5
9.3∶50.9∶39.8
表2 东西部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结构状况(单位:%)
年度地区
2001
2002
2003
西部12省市区
61.1∶12.9∶26.0
59.9∶13.3∶26.8
58.1∶13.9∶28.0
东部11省市
42.0∶27.6∶30.4
40.4∶28.0∶31.6
38.1∶29.8∶32.1
表3 我国主要能源资源现状统计表
 
能源主要分布区域
各地区能源消费占全国比重(%)
煤炭资源
华北、西北
东部地区占39.5;中部地区占220.;东北地区占13.7;西部地区占24.7
石油资源
东北、华北、西北
水资源
西南占70%
(1)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表1、表2、表3各反映了西部什么经济现象。(6分)
(2)针对上述问题,从经济学角度说明怎样才能更进一步促进我国西部经济的持续发展。(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胡锦涛在出访中亚国家乌兹别克斯坦时发表讲话,再次强调指出:“中国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致力于睦邻、安邻、富邻。中国政府将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包括中亚在内的周边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愿同各方一道开创互利、互补、互惠的新格局。中国的发展将给中国人民带来越来越多的福祉,也必将对中亚地区加快发展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结合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致力于睦邻、安邻,富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