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古诗词大全

题目
古诗词大全
答案
  【插田歌】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路旁谁家郎,乌帽衫袖长.自言上计吏,年幼离帝乡.田夫语计吏,君家侬定谙.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这是一首新题乐府诗,作于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期间.诗以民歌形式记叙农民插秧场面及农夫与计吏的对话,从诗前小序“以俟采诗者”看,显有讽谕朝政之目的.前十二句描写村野春景及农民插田情形,既唱怨响之歌,又时时大笑,透现出农民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及豪爽洒脱的性格,为下文隐下伏笔.中四句以水田苗平及村落晚照暗示插秧已毕,农民返村,直接逗出下文.末十六句即写计吏登场及其与返村的农民的对话,通过计吏的自述,活画出一幅鄙俗虚荣嘴脸,并录下其以“筒竹布”行贿而得以“补卫士”的事实.上计吏,指地方派到中央办事的书吏.筒竹布,是当时一种名贵的细布.这首诗将农夫与计吏作对比并实录其对话,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对卖官鬻爵的腐败现象的深刻批判.
  【昏镜词】
  昏镜非美金,漠然丧其晶.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瑕疵既不见,妍态随意生.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饰带以纹绣,装匣以琼瑛.秦宫岂不重,非适乃为轻.
  此诗前有引言,记叙镜工制镜,昏镜十倍于明镜,以投合人们好恶心理.诗中即着重写昏镜材质低劣,但却适合“陋容”者“自欺”之用,因其不见瑕疵,自觉美貌,所以视为宝物.末二句揭出主旨,明镜与昏镜之价值,根本在于“适”与“不适”.秦宫,传说秦宫有宝镜,这里代指明镜.以镜寓讽,自具深意,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刘禹锡以“秦宫”喻明镜,而太宗曾为秦王,显然取意太宗,以讥讽作为宦官、藩镇代理人的宪宗逼顺宗“内禅”之不肖行为以及其喜昏弃明的昏庸政治.
  【聚蚊谣】
  沉沉夏夜闲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嘈然欻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聪者惑.露华滴沥月上天,利嘴迎人看不得.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
  此诗作于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期间.永贞革新失败后,朝中政敌对参与王叔文政治集团者大加造谣中伤,不断排挤打击,刘禹锡有感于现实之严酷而作此诗.诗以群蚊喻众多政敌,揭露其阴险狠毒,并预言终将被消灭,表达出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信念.前八句集中描写蚊子“伺暗”、“喜黑”之特性,中四句写对待众多飞蚊只有采取暂时躲避之态度,后二句预言飞蚊随秋风吹来必然灭亡.匡闲,指方正的床.丹鸟,即萤火虫.全诗句句写蚊,句句寓意,语言质朴,声情跳荡,风骨刚健,讥刺有力.
  百舌吟】
  晓星寥落春云低,初闻百舌间关啼.花柳满空迷处所,摇动繁英坠红雨.笙簧百啭音韵多,黄鹂吞声燕无语.东方朝日迟迟升,迎风弄景如自矜.数声不尽又飞去,何许相逢绿杨路.绵蛮宛转似娱人,一心百舌何纷纷.酡颜侠少停歌听,坠珥妖姬和睡闻.可怜光景何时尽,谁能低回避鹰隼.廷尉张罗自不关,潘郎挟弹无情损.天生羽族尔何微,舌端万变乘春辉.南方朱鸟一朝见,索寞无言蒿下飞.
  此诗借百舌鸟啼声善变,能效百鸟之鸣,以讽刺当时政治生活中那些巧言善变的势利之徒.百舌,是鸟名,即乌鸫,能仿效百鸟之鸣.前十句着重写百舌鸟活动的季节、环境,生动地描摹出那种故意卖弄而得意啼鸣的声音与神态.后八句着重揭示百舌鸟处境中的危机及其前景的黯淡.一方面,有鹰隼的突袭,侠少的弹射,另一方面,一旦秋风吹来,百舌鸟即凄凉瑟索,仓皇躲入蒿下乱飞,再也叫不出声来.朱鸟,即朱雀,天文四象之一,含南方七宿,这里代指秋天.诗的结尾的“索寞无言”、“蒿下飞”与前面的“笙簧百啭”、“迎风弄景”形成鲜明的对照,结构既严,寄讽尤深.
  【平蔡州三首(其二)】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老人收泪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元和十二年,唐军破蔡州活捉割据抗命的淮西藩镇吴元济,刘禹锡此诗即为歌颂这一胜利而作.诗写战胜奏凯,却仅以开篇二句写晨鸡啼鸣、角声和平,暗示夜袭蔡州成功.汝南,即指蔡州,天宝时蔡州为汝南郡,这里同时化用古乐府《鸡鸣歌》“汝南晨鸡登坛唤”句意.以下六句皆着力刻画一老人形象,通过老人的言行衬托蔡州之役的重大意义.老人所忆“旧事”,是“天宝承平”盛世情形,“感激涕零”的是“元和十二载”的平叛成功,将此两者作比较,足见老百姓对此役胜利的欣喜与高度评价.诗以独特的角度写重大时事题材,正如翁方纲所说“以竹枝歌谣之调而造老杜诗史之地位”(《石洲诗话》).
  【蜀先主庙】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像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此诗当是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所作,“蜀先主庙”指夔州的刘备庙.诗人凭吊先主庙,怀想先主开国之业绩,慨叹蜀国灭亡之凄凉.首联概说先主英雄气概,面对先主塑像,千秋之后尚觉其凛然逼人,则当日尤可想而知.颔联承英雄气,写刘备开他蜀国成鼎立三足之势与恢复汉室之功.五铢钱,是汉武帝铸行的钱币,这里喻指汉室.颈联转折,先说得诸葛贤相而得以开创基业,后说生刘禅而事业无继.尾联即写出刘禅降魏后不惜先业、麻木不仁情景,透露出对刘备身后业绩消亡的无限嗟悼之情.
  【金陵怀古】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此诗作于宝历三年初春,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之时.诗写金陵山川,由六朝遗事兴发兴亡之慨与怀古幽思.前四句写景,“潮满”、“日斜”、“新草”、“旧烟”,写尽同一地域早晚景致之变化及古今山川之依旧,其中“冶城”、“征虏亭”、“蔡洲”、“幕府”四个具体地点皆为六朝盛事之遗址,四景四地,融合无间,而由山川今古暗逗下文.后四句怀古,写兴亡之感,山川险要,不足为凭,兴废之由,在于人事,见解高卓,显含鉴时之意,而以后庭亡国之音结束全篇,尤造成一种感慨幽远、警醒深刻之意味.
  【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长庆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途经西塞山而作此诗.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长江边,是三国东吴著名军事要塞,刘禹锡因此而咏吴、晋之替兴,意在慨叹山川险要之不足恃,历史进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前四句写王浚伐吴,吴主孙皓以铁链横江抵御晋军,终不免求降亡国事.王浚,晋益州刺史,太康元年(280)奉晋武帝之命东下讨吴.颈联以人世变迁与山形依旧对举,发人深思.尾联突现“今逢”,一方面表现出对当时藩镇割据局面日趋严重的忧虑,寓含诗人要求统一的政治主张,另一方面又大大延展了吴、晋兴替的历史时空,从而促发一种规律性的思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洛阳时,正值白居易由苏州归洛,二人在扬州相遇,白居易先赠一诗,有“命压人头不奈何”、“二十三年折太多”云云,大抵慨叹刘禹锡的不幸遭遇.刘禹锡这首酬答诗即接过白诗话头,着重抒写自身在这种处境中的感受与心态.首联以“巴山楚水”的地域与“二十三年”的时间概述屡遭贬谪的经历.颔联承“二十三年”,自言此番回乡老友亡故、恍如隔世,极言时间之久.闻笛赋,指向秀怀念亡友嵇康的《思旧赋》.烂柯人,指传说中因观看仙童下棋而烂掉斧柄的王质.颈联纯以象喻,既以“沉舟”、“病树”自喻蹉跎将老,又以“千帆过”、“万木春”展示时代不断进步的前景与规律,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尾联点明酬答之题,并以“长精神”作结,显见重新振作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惆怅中见达观,沉郁中见豪放,是其难能可贵处.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此诗作于元和十年刘禹锡再贬连州之时,柳宗元也再贬为柳州刺史,二人同路至衡阳分手,柳赠刘一诗,此即刘酬答柳之作.前四句写事,十年前同贬,本年正月同被召回,时隔一月,又同被贬,渡湘之后再分路远行,概尽二人如出一辙之贬谪命运.黄丞相,指汉代贤相黄霸,黄霸曾二度任颍川太守.想到自己重到连州与黄霸重到颍川而清名满天下殊异,只能暗自伤怀.柳士师,指春秋时柳下惠,柳下惠为“士师”(狱官),因“直道事人”三遭贬黜,这里喻指柳宗元,足见对友人品格的敬重,且化典无迹.后四句抒怀,“归目”、“愁肠”是临别心绪,“桂江”、“连山”是别后二人所在,而以“相望长吟”预将联结,使离愁化入山水,意韵溢于言外.
  【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是巴渝民歌中的一种,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依调填词,写有十多首,此题原共二首,本篇原列第一首,是摹拟民间情歌之作.诗以初恋少女口吻,写出其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首句写景,春江泛溢,柳丝千缕,内蕴着撩人情思的气息氛围.二句即在此环境中引出心中情人,从闻歌声看,足见未见其人,全为心理活动.三、四句承此刻画心理,巧妙地运用半雨半晴天气以感发,以“晴”与“情”的谐声义转生动地表达出初恋时那种既眷恋又迷惘的朦胧情思.
  【竹枝词九首】(其七)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本组《竹枝词》共九首,本篇原列第七首.此诗作意与前首《竹枝词》拟民间情歌截然不同,而是借眼前景抒发内心的感慨.诗从瞿塘峡的险恶地理形势起兴,引出对世态人情之险恶的深刻揭露与尖利嘲讽.前二句写瞿塘峡地势,“十二滩”极言其险滩之多,“古来难”可见历来为人所畏惧之途.后二句写世上人心,“水”起波澜,固因礁多滩险,而“人心”却于“平地”故作波澜,可见险恶更甚瞿塘,由“长恨”二字领之,尤见诗人愤世嫉俗心态.诗由自然引向政治,使抽象议论具象化,予人感受极深.
  【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本组《杨柳枝词》共九首,本篇原列第一首.《折杨柳》本为乐府旧曲,歌辞多为五言,刘禹锡此诗将之衍为七言,鲜明地表达出在文学上的创新精神.首句写歌咏梅花的汉乐府《梅花落》曲调流传后世,次句指淮南小山所作屡屡咏及桂树的《招隐士》,二者都以树木为歌咏对象,因以之与咏柳的《杨柳枝词》相比.后二句明确表示自己的看法,以“前朝曲”与“新翻”对比,并由自身的实践表明推陈出新的创作原则、理想及自信.
  【浪淘沙九首】(选三首)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青浅见琼沙.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淘沙,是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据《词谱》记载,用《浪淘沙》曲名写词,创自刘禹锡和白居易.刘禹锡这组《浪淘沙》共九首,这里选取的是其中的第二首、第六首和第七首.
  前一篇写洛水桥边的春天景象.首先展现出春日和煦的阳光,一个“斜”字渲染出悠然闲逸的氛围,为全诗构定基调.第二句转笔桥下,青碧色的河水在悠悠地流淌,河底的细沙历历可见,突出河水的澄澈透明,“碧”、“琼”映照,澄澈中又透出洁净之感.这两句是静景描写,三、四句转笔写出动景.“无端”二字,突然荡出一笔,于静景中掀起波澜,春日天气瞬息万变,河边路上忽起狂风,将平静的河水激起浪花,一对鸳鸯从水中惊起,扑打着河水,水花飞舞似珠玉四溅.翻出另一种境界,也透现出春天的生命活力.全诗四句,第一句和第三句写“桥边”、“陌上”,第二句和第四句写“碧流”、“浪花”,陆上水中,静景动态,交错构合,精密巧妙.
  中一篇通过淘金场面的描写,热情歌颂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并由劳动力的价值及其归宿,引发深刻的思考.前二句描写淘金场面,日照澄洲,晨雾初开,景色澄明鲜丽,使满江隈淘金女伴的劳动场面如诗如画,表现了诗人由衷的赞美与讴歌.后二句突然转折,择取标志贵族权势的首饰与金印立意,指出其来源,在揭示这种不公平社会现象的同时,寓含深邃的理性思考.刘禹锡于此类乐府诗中寓讽谕之旨,固与元稹、白居易等人创作近似,但又显然不同于元、白那样直表理念的方法,而是在生动的形象创造中充以哲学家的睿智,于流畅的民歌形式中深涵清峻之美.
  后一篇写秋天海潮涨落的壮观景象.诗的前二句描写涨潮情形.“八月”点出大潮时节,正因时在八月,所以一旦涨潮,一面是“涛声吼地来”,一面是“头高数丈”,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山石,又被撞击回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这两句通过涨潮的形态和声响,把涨潮之势描绘得惊心动魄.后二句描写退潮情形.潮水应时而来,应时而退,来时凶猛,退去迅疾,似乎“须臾”之间,潮水便退向“海门”回归大海,但它所卷起的沙堆却留了下来,在阳光照耀下像雪堆一样堆积在江岸,由此可见潮水的巨大威力和能量.四句诗,分别写涨潮和退潮,写涨潮固然写出其势,写退潮实亦写出其力,两种景境不同,角度各异,但却相辅相成,使描写对象更为生动、丰满、多姿.
  【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元和十年被召回京.此诗即作于是年春.通过对人们竞相去玄都观赏桃花的盛况的描绘,寓含对当时权贵的讥刺与嘲讽.首句写草木葱茏,红尘拂面,可见人马喧阗之景象.二句点明看花,但不写去只写“回”,并以“无人不道”描状人们看花后的满足心情,则桃花本身之繁盛艳丽,已在不言之中.后二句由自身经历关合桃花,引发感慨,一方面,眼前“桃千树”皆为自己“去国十年”之后所栽,寓岁月蹉跎之慨,另一方面,以众桃喻趋炎附势之新贵,讥其不过是在“刘郎”被排挤出朝后才得以掌权,轻蔑之意显然.玄都观,是长安城中的一座道观.刘郎,刘禹锡自称.刘禹锡因作了这首诗,更得罪权贵,因而再次被远贬出京,从这一事实看,这首诗寓含的讽刺力度之强烈自是不言而喻.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此诗作于大和二年春末,是《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的续篇,两诗之间竟相隔十四年.刘禹锡因前诗再度遭贬,经十四年才被召回长安任职,其间人事变迁甚大,当年永贞革新的反对派多已亡故或失势,此诗即针对时事,有意重提旧事,讥嘲当年权贵,表明坚定的立场与信心.前二句写观中景物变迁,十四年过去,满观桃花竟然“荡然无复一树”,仅有满观野菜之花,而由“半是苔”可见几无人迹,与前诗中那种赏花盛况形成鲜明对比.后二句写意,“桃花”喻趋炎附势之新贵,“种桃道士”则指打击革新运动的当权派,如今桃既不存,种桃者亦复不见,而被排挤的“刘郎”却又回来了,不啻为向反对派挑战的宣言.这两首诗全系政治内容,又皆为咏桃之作,并构成桃花盛衰的完整意象,显示出刘禹锡政治讽谕诗独具的特点与成功之处.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此诗是《金陵五题》组诗中的一首.《金陵五题》五诗分咏五处六朝遗迹,此诗原列第一首.通过对石头城荒凉寂寞景象的描写,表达对六代豪华归于没落的感伤,但就全诗而言,并未提及具体史事,而是着眼江山依旧,人事全非,显然具有普遍的历史涵盖性,正是因此,白居易赞叹“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辞矣”.同时,石头城乃三国孙权所筑,所谓“石城虎踞”,本为恃险固防之构,然已城空国故,显寓社稷兴亡在德不在险之鉴诫意,所以南宋遗民谢枋得深有感慨地说:“山无异东晋之山,潮无异东晋之潮,月无异东晋之月,求东晋之宗庙、宫室、英雄、豪杰俱不可见矣,意在言外,寄有于无.”(高棅《唐诗品汇》引)这种具有特定含义的“意在言外,寄有于无”,实际上正是对超越一朝一代之兴亡而升华为亘古如斯的历史规律的深沉思索与感悟.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诗原列《金陵五题》组诗中的第二首.诗写乌衣巷之现状,遥想当年之豪华,抒发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此诗手法与前诗相同,虽然点出一个具体的贵族宅邸遗址,但以燕子寻巢这一独特角度,由小见大,表明旧时豪门贵宅已为普通百姓之家所取代.朱雀桥,是六朝都城正南朱雀门外之桥.乌衣巷,是东晋贵族聚居地,在今南京夫子庙一带.王谢,东晋名臣王导、谢安,这里代指六朝豪门大族.今昔巨变,沧桑之感,实际上透现出历史变迁的逻辑进程与深刻内涵.在这类作品中,诗人的感慨总是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藏而不露,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具含蕴之美与警醒之思.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描写洞庭湖优美景象.向来描写洞庭湖者,大多着眼其阔大境界和壮伟气势,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刘禹锡此诗却显然不同,重在表现洞庭湖的另一面,即柔和秀美的景境.
  诗写洞庭夜景,先以“秋月”与“湖光”相映照,澄静之水与皎洁之月交相辉映,可见天地间一片澄澈,一片和谐,从大的范围上为全诗构定柔和秀美的基调.从景面上看,纤尘不染的夜空高悬着一轮明月,浩无际涯的湖面则风平浪静,在月光照耀下,湖面犹如一面巨大的铜镜铺展在大地上,“镜未磨”形容绝妙,似镜却又未磨,因为毕竟是浩阔的湖面,无风亦有细浪,涟漪轻起,波光粼粼,同时月光下的景物本来就不像白天那样清晰,所以湖面又呈现出迷蒙之色,表现出一种朦胧之美.诗人再放眼远望,只见湖水清澄,君山青翠,水白山青,相依相伴,那景面恰如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如同一件精美的工艺品,使人爱不忍释.这样的描写,不仅构想新奇,而且化大为小,表现出诗人驾驭浩阔景境的高超艺术技巧.
  【九华山歌】
  奇峰一见惊魂魄,意想洪炉始开辟.疑是九龙夭矫欲攀天,忽逢霹雳一声化为石.不然何至今,悠悠亿万年,气势不死如腾仚.云含幽兮月添冷,月凝辉兮江漾影.结根不得要路津,迥秀常在无人境.轩皇封禅登云亭,大禹会计临东溟.乘樏不来广乐绝,独与猿鸟愁青荧.君不见敬亭之山黄索漠,兀如断岸无棱角.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九华山,九华山,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间.
  九华山,旧名九子山,在今安徽青阳西南.因有九座山峰依次排列而得名.李白把九座山峰比作莲花,因而改名九华(花)山.这首诗描写九华山秀绝景象,诗人采用歌行体式,句式长短不齐,形成波荡起伏的节奏感,同时,也是为了表达对九华山极度赞美的感情抒发的需要.
  诗人一见九华山,面对那挺拔奇绝的峰峦不禁惊心动魄,于是立即想象它在天地之初是如何生成的.诗人想象它是九条矫健腾跃的神龙正准备飞升上天时,忽然一声惊雷使它们变化为石头而成,因为至今这山势仍然活生生地像要腾飞起来.腾仚,腾飞飘举貌.这样写山,纯以神话想象取胜,一方面使奇山笼罩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同时也使山势自然腾飞起来,取得直接描写达不到的艺术效果.接下来,诗人先慨叹九华山的不为人知,黄帝封禅天地,大禹治水跑遍九州,都未曾来过九华之地,乘樏,樏是上山用的乘载工具,乘樏指大禹;广乐,钧天之乐,这里指黄帝.“结根不得要路津,迥秀常在无人境”的感叹,显然充满以山喻人的象征意味.然后又以其它山作比,如距九华山不远的敬亭山,只因有南朝谢朓的一首诗而声名大震,其实山势极为平凡,“黄索漠”、“无棱角”,根本不能与九华山相提并论.因此,结尾处慨叹这样一座造化之尤物如何才能在人间声名大震呢?隐然表露出以谢宣城再世自居的情怀.
  【巫山神女庙】
  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
  巫山,在今重庆巫山县东.神女庙,巫山上有神女峰,峰下有神女庙.诗人游览巫山神女庙,有感于巫山神女的传说,借此加以想象,于是写下了这首描写神女峰的佳章.
  仰望巫山,十二座峰都挺拔秀美,郁郁葱葱,其中偏偏就那么一片石头被人称为神女,可见其自有不同寻常的灵异之处.以下便就此“片石”展开想象.早晨雾霭消散,好象神女在闺中拉开了透明的罗帐,春暮时将要凋谢的山花,则似乎是神女卸下的残妆.夜静时,星河灿烂,月光皎洁,清楚地听见神女出行时环佩之响,风雨后,分明闻见神女归来时通体发出的扑鼻异香.诗人沈浸在此想象中,无疑已为神女而心醉神迷,于是结尾发出感慨,这神女为什么要从九天之上下到人间来与楚襄王约会呢?据宋玉《高唐赋》说,楚襄王游高唐时,梦见巫山神女,相与欢会,神女自谓“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巫山之下”.以这样的疑问式感慨作结,既有戏谑意味,又留下无穷余韵.
  这首诗写神女峰,以想象取胜,而想象本身则呈渐次升级态势,颇具特色.开头极为清醒,号女郎者“片石”也,指明是石而非女郎,三、四句开始将雾、花想象成“卷幔”、“残妆”,但仍着“疑”、“似”二字,五、六句更进一层,佩玉之声和奇异香味已分明闻听,结二句更对其加以诘问,神女峰已完全人化了.正是在这样的想象渐次升级中,诗人逐渐融入神仙境界,诗作也由此透溢出神奇的韵味.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