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观潮

钱塘江观潮

题目
钱塘江观潮
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
答案
其中2007年8月2日16时30分左右,杭州市江干区下沙七堡1号丁字坝附近水域发生一起30多人被潮水卷走的事件造成11人死亡.
钱塘潮历史
观赏钱塘秋潮,早在汉、魏、六朝时就已蔚成风气,至唐、宋时,此风更盛.相传农历8月18日,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南宋朝廷曾经规定,这一天在钱塘江上校阅水师,以后相沿成习,遂成为观潮节.北宋诗人潘阆有一首诗写道: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首诗便是当年“弄潮”与“观潮”活动的真实写照.
解惑钱塘潮
为什么钱塘秋潮如此壮观而又如此准时呢?
这是许多人很自然地想到的问题.对此,有一个传说是这样说的:春秋战国时期,在今江苏、安徽一事有一个吴国,吴王夫差打败了今浙江一带的越国.越王勾践表面上向吴国称臣,暗中却卧薪尝胆,准备复国.此事被吴国大臣伍子胥察觉,多次劝说吴王***掉勾践.由于有奸臣在吴王面前屡进谗言,诋毁伍子胥.吴王奸忠不分,反而赐剑让伍子胥自刎,并将其尸首煮烂,装入皮囊,抛入钱塘江中.伍子胥死后9年,越王勾践在大夫文种的策划下,果然灭掉了吴国.但越王也较信传言,迫使文种伏剑自刎.伍子胥与文种这两个敌国功臣,虽然分居钱塘江两岸,各保其主,但下场一样,同恨相连.他们的满郁恨,化作滔天巨浪,掀起了钱塘怒潮.
当然,传说不过是传说而已.钱塘秋潮如此之盛的原因,主要是其独特的地理条件.
钱塘江外杭州湾,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喇叭状海湾.出海口江面宽达100公里,往西到澉浦,江面骤缩到20公里.到海宁盐官镇一带时,江面只有3公里宽.起潮时,宽深的湾口,一下子吞进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缩变窄变浅,夺路上涌的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便都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到大夹山附近,又遇水下巨大拦门沙坝,潮水一拥而上,掀起高耸惊人的巨涛,形成陡立的水墙,酿成初起的潮峰.
是不是所有喇叭状的海湾都能产生涌潮呢?
回答是否定的.海宁大潮的形成,还有一些其他原因.浙江沿海一带,夏秋之交,东南风盛行,风向与潮波涌进方向大体一致,风助潮势,推波助澜;潮波的传播在深水中快,在浅水中慢,钱塘江由深变浅的特点极为突出,这种特殊条件,能使后浪很快赶上前浪,层层巨浪叠加,形成潮头.此外,潮涌与月亮、太阳的引力也有关.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小大满损不齐同."因为在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合在一起吸引着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就特别大,而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引力最大的时候,此时出现的涌潮,自然也就最猛烈.
有人问及,钱塘秋潮会不会产生变化?
其实,说起来,钱塘秋潮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由于潮势最盛位置的变化,人们的观潮点也随之改动.宋时的观潮点在杭州以上析成直角的河段.明朝以后,海宁盐官镇左近始成观潮胜地.现代江海变化,最盛潮位曾西移头蓬,近年又有东移八堡之势.而最令人关注的,是1985年钱塘秋潮的衰微现象.
1985年农历八日十八日,按例是观潮的吉日良辰,这天,十几游人前往盐官镇观潮.可是,潮水来时,只见一条很细很细的钱线,缓慢逼近,银线时隐时现,越近越连不成线到得近处,仅止片片浪花,涌潮高度只有50至60厘米,使观潮者们大为扫兴.有人担心钱塘秋潮就此消失了.
事实上,钱塘秋潮江没有消失,但是,让人不无忧虑的是,近十年来,秋潮的确渐渐衰弱了.而1985年表现得尤为突出.据有关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是在澉浦以西已累计围垦海涂80万亩,使八堡以上的河道变窄,造成进潮量减少,河床抬高.再加上1985年的梅雨时节,钱塘江流量比历年平均数减少了1/3,对泥沙的冲刷力大大减弱.大量被海潮带上来的泥沙淤积在尖同一带江面,使这一带淤积增厚,迫使江道主线南移.这样,当海潮涌进钱塘江时,只提折向南面逆流而上.由于流路加长,潮的能量消耗过大,当海潮到达盐官镇时,已经是"精疲力竭",成了"强弩之末"了.
据此,有关人士推知,因为整个杭州湾的喇叭口形状未变,所以钱塘江潮不会消失.但由于江道的逐年变窄,钱塘潮的交汇点将逐步东移.今后,观潮的最佳点,北岸在盐官镇以东的丁桥至十堡一带;南岸在杭州肖山县围垦十七工段.
钱塘潮文学作品
《观潮》 周密
浙江②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③为盛.方其远出海门④,仅如银线⑤;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⑦,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⑧.
注释: ①节选自《武林旧事》(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卷三,略有删改.周密(1232—1298),字公谨,宋代湖州(现在浙江湖州)人.②〔浙江〕就是钱塘江.③〔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④〔方其远出海门〕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方,当……时.其,指潮.出,发、起.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⑤〔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仅,几乎,将近.⑥〔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大雪覆盖的山岭.际天,连接着天.⑦〔沃日〕冲荡太阳.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⑧〔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杨万里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这两句诗是《浙江观潮》一诗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是也”,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岁京尹①出浙江亭教阅水军②,艨艟③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④,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⑤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⑥,水爆⑦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⑧,仅有“敌船⑨”为火所焚,随波而逝.⑩
注释:①②〔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京尹,京都临安府(现在浙江杭州)的长官.浙江亭,馆驿名,在城南钱塘江岸.③〔艨艟(méngchōng)〕战船.④〔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意思是,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尽,穷尽.五阵,指两、伍、专、参、偏五种阵法.⑤〔乘骑(jì)弄旗标枪舞刀〕乘马、舞旗、举枪、挥刀.骑,马.弄,舞动.标,树立、举.⑥〔略不相睹〕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⑦〔水爆〕水军用的一种爆炸武器.⑧〔一舸(gě)无迹〕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舸,船.⑨〔敌船〕指假设的敌方战船.⑩〔逝〕去,往.
吴儿善泅者数百①,皆披发文身②,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③,出没于鲸波万仞④中,腾身百变15⑤,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注释:①〔吴儿善泅(qiú)者数百〕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②〔披发文身〕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文,动词.③〔溯迎而上〕逆流迎着潮水而上.④〔鲸波万仞〕万仞高的巨浪.鲸波,巨浪.鲸所到之处,波涛汹涌,所以称巨浪为鲸波.万仞,形容浪头极高,不是实指.⑤〔腾身百变〕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
江干①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②,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③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④也.
注释:①〔江干〕江岸.②〔珠翠罗绮溢目〕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珠翠罗绮,泛指妇女的首饰和游人的华丽衣服.溢目,满眼.③〔倍穹〕(价钱)加倍的高.穹,高.④〔僦(jiù)赁(lìn)看幕,虽席地不容闲〕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僦、赁,都是租用的意思.看幕,为观潮而特意搭的帐棚.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容,许,使.
译文:
钱塘江汹涌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