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文言文的答案

推敲文言文的答案

题目
推敲文言文的答案
为什么韩愈认为“僧敲月下门”比“僧推月下门”好呢?
答案
历史上都认为敲好,大概是因为韩愈的名人效应.贾岛写的是推,朱光潜老先生则认为推好.推是显出环境的静,只有推才不打破静的气氛.而敲则显得突兀了.
而敲,则表明寺中有人,更表明寺中的“人气”,则显得不太寂寥.
只是一字不同,意境完全不同.
以下是朱老先生的原文:
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于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
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频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