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在文中?(第一段最后一句)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在文中?(第一段最后一句)

题目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在文中?(第一段最后一句)
1852年斯托夫人写了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林肯说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解放黑奴的大革命.比斯托夫人约晚50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也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革命,科学革命.它直接导致了后来卢瑟夫对原子结构的探秘,导致了原子弹的爆炸,导致了原子时代的到来.更重要的是这项发现的哲学意义.哲学家说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西方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公元1082年东方哲人苏东坡赤壁望月长叹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现在,居里夫人证明镭便是这样“不能以一瞬”而存在的物质,它会自己不停地发光、放热、放出射线,能灼伤人的皮肤,能穿透黑纸使胶片感光,能使空气导电,它刹那间是自己又不是自己.哲理就渗透在每个原子的毛孔里.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她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当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而比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沉重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理,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她得到了永恒.“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就像化学的置换反应一样,她的青春美丽换位到了科学教科书里,换位到了人类文化的史册里.
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凭谁论短长,漫将浮名换了精修细研,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 ·居里是惟一没有
答案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她得到了永恒.“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就像化学的置换反应一样,她的青春美丽换位到了科学教科书里,换位到了人类文化的史册里.此句用到了.暗引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和“长恨春归无觅处...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