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有一句话揭示了散文的主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有一句话揭示了散文的主题

题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有一句话揭示了散文的主题
请你结合课文说说为甚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请你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句式写一句话
答案
  提问:作者对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明确:作者认为在百草园中有无穷的乐趣;三昧书屋的生活则是枯燥乏味的.文章先后写了两种生活,
  第一部分(1至9段)写的是“我”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第二部分(10至24段)写的是“我”在三味书屋中枯燥的读书生活.这就是本文的大体结构.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⑴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提问:课文的第1段写出百草园的什么情况?这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明确:写出百草园曾是“我”的乐园,点出了忆写百草园的缘由.
  ②理“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这句话是“夕拾”,是从成人的眼光看当年的百草园.“确凿只有”,断定百草园没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是对上面断定内容的犹豫与踌躇.这一方面表明由于“时间的流驶”,一些景致是否能够清楚的记得,不敢妄下结论;另一方面,也是为下文甩出一个“线头”——“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课文的第1段是全文第一部分的第一层,写出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引起下文回忆描写百草园.
  ⑵请学生朗读第2段,引导学生迸行分析.
  ①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多少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
  明确: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丛、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②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什么景物呢?
  明确:莱畦,石井栏.
  ③提问: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物、植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更加生动、
  美好呢?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真切?百草园为什么是“我
  那时的乐园”?
  明确:不被大人看得起眼的百草园,却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物供好奇心盛的孩子观赏、玩耍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当然是“我”的乐园了.这里的草木虫鸟曾吸引着儿时的鲁迅先生去观察、玩味,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至今,这些景物还历历如在鲁迅先生的眼前,鲁迅先生就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把它们描写出来,表现儿童生活的情趣,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④提问:作者怎样描写出百草园的可人?
  明确:鲁迅先生用色彩绚烂的语言,生动的文笔描绘了百草园的可人.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棋,写的是春季;鸣蝉,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写的是夏季;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的是秋季.
  这样写了春、夏、冬三季的百草园,而且还写了那么多、那么生动、形象的动、植物,错综交织,而又井井有条,描写出了百草园的可人.
  ⑤提问: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表现出了事物的什么持点?
  明确:这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
  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
  ⑥提问: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祥精彩?
  明确:作者曾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过细致地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还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儿童乐园的热爱之情.因而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小结:第2段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字中处处表现了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让学生轻声齐读第2段,加深体会,加强记忆.
  ⑶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3至3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提问:文章的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起过渡(或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对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过渡到关于百草园中有关传说的叙述上去.
  ②提问:这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这里写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这个故事带有神怪色彩,结局是邪不压正,美女蛇被制服了.
  ③这个故事与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联系呢?
  明确:其一,故事的内容符合儿童好奇、爱惊险的心理.这也是儿时的一种乐趣;其二,听长妈妈的故事后,“长草”是不去的,这就限制了“我”在百草园中活动的范围,极想得到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在百草园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这也符合儿童的探险猎奇、战胜邪恶的心理.这就为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纱,诱导着儿童去涉足认识、了解它.其三,百草园丰富的生活内容和赤链蛇的传说,对儿时的作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所以这个传说,增加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因素.
  ⑷让学生齐读课丈第7、8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这两段写了什么?
  明确:写了雪天捕鸟,是百草园冬天的乐趣.
  ②让学生默读课文第7段,同时找出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分析使用这些动词的表现力量.
  明确:作者用“扫、支、撒、系、牵、看、拉”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
  ③第8段写出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这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关系?
  明确:第8段写出了一位善良、沉静、有丰富捕鸟经验的农民——闰土的父亲.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劳动人民智慧、经验的钦佩之情.这层中,没有明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但乐在其中了,捕鸟时的新奇、兴奋,对闰土父亲的钦佩,这些都是百草园生活中的组成部分,这样就把“乐园”写得实在、具体.
  ⑸指定学生朗读第9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三个“也许是因为……”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这三个分句构成一组排比句,其内容都是在百草园中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以此来推测离开百草园的原因.表现了儿童觉得被送进书塾是遭到了惩罚的心理.
  ②这一段字里行间流露了一种什么感情?
  明确:这一段用猜测、疑问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达了童年的鲁迅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恋恋不舍的感情.
  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这里能够自由地观赏自然景物;这里能够听到神奇的故事,而且又能常常被这种猎奇的心理驱使,想在百草园中寻得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这里还可以学到捕鸟这种本领;这里还可以做在大人的眼皮子底下决不能做的把戏——毁墙根、投砖头、跳栏杆……这里的生活是自由的、新奇的、活泼的、带有探险意味的,这怎能不是儿童的乐园呢?离开它又怎能不恋恋不舍呢?
  这就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表现了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种种乐趣.
  ⑹布置作业
  ①背诵默写课文第2自然段.
  ②完成课后练习题二、三
  ③预习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三味书屋的单调陈设、枯燥生活、失败教育;和百草图中情景构成的鲜明对比.
  1.检查背诵、默写第2段.
  2.进行新课.
  ⑴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11、12两段,边读过考虑:
  ①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②“我”对三味书屋和先生的印象又如何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
  明确:三味书屋的陈设单调、沉闷.三味书屋给作者的第一个印象就是“黑油的竹门”,多么沉重、压抑的颜色,它与百草园中的“碧绿”“紫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屋里的陈设就更单调了,只有匾和画儿,不象百草园中的生机勃勃.鲁迅先生对这里极为熟悉.寥寥几笔,三味书屋的环境、陈设,使读者有如目睹.
  “我”对三味书屋的主人——寿镜吾先生是很尊敬的,说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⑵由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12段至末尾.(一人读“我”的语言,一个读先生的语言,一人读叙述部分)
  教师提示:对19段,要注意引号里的句子句逗应该是这样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上九,潜龙,勿用.”“厥土,下、上错;厥贡,苞茅、橘柚.”朗读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鲁迅先生儿时在三味书屋学习七年,在此文中写出了几个方面的学习生活情况?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写出了五个方面的学习生活情况:问“怪哉”虫——这是不可以的;单调的学习生活,正午习字,晚上对课;逃课到小园中去被先生批评;师生一起朗读时的情景;课上的意外收获——画的成绩却不少了.
  ②在这五个方面中最使作者反感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第一个是问“怪哉”是怎么回事.先生说“不知道”,而且脸上有些怒色了.“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他)决不至于不知道……乃是不愿意说.”——这是对压制学生求知欲的十分不满.进了三味书屋就要非礼勿言、非礼勿视,要一心只读圣贤书.可是少年鲁迅却问了读经以外的“怪哉虫”,这在老师的眼里简直是左道旁门,所以不予回答,而且有怒色了.第二个是读书的内容和形式.老师“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这书读得多没劲呀,是在老师的压力或命令下读的.读的又是什么内容呢?有的宣传“仁”这个虚伪的封建道德.有的低级趣昧地取笑别人;有的宣传迷信风水;有的拼凑起讲古代税法的话;这些令人难懂而又无用的书,读不成句,读错了也没有人纠正,只有死记硬背.学生怎能感兴趣呢?这和百草园中生动活泼的生活真是大相径庭!
  ③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也写了老先生寿镜吾,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他是什么态度?(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当鲁迅提出“怪哉虫”的问题时,老先生有些“怒色”了,答以“不知道”!当孩子们到三味书屋后的小园中去玩而被老先生发现时,只不过是“瞪几限”,大声道:“读书!”当学生惹他生气时,他有戒尺,但不常用;他可以让学生罚跪,但他也不常用.当他自己读书读到得意处时,他就微笑起来,将头仰起,“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些都可以看出来,寿镜吾老先生秉性慈祥,酷爱读书,鲁迅先生是尊敬的.可是他不自觉地为旧制度效劳,是旧教育制度的忠实执行者.他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他没有象长妈妈那样能够抓住儿童的心,饱也没有象闰土的父亲那样耐心诚恳地回答儿童提出的问题,而是不看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拒绝学生的提问,泯灭他们的求知欲,这些都是错误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方法.
  尽管如此,他在塾师中是比较好的,对学生还“和蔼”,不常用戒尺与罚规,也正囚为他是比较慈祥的.他尚且如此严格遵守封建教育制度,更何况其他人了!所以鲁迅先生在“恭敬”的同时,也给予了恰如其分的批判与否定,以此来否定三味书屋的生活,否定旧教育的制度,寓意是十分深刻的.
  ④三味书屋的教育是成功还是失败呢?
  (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结论是肯定的,三味书屋的教育是失败的.首先学生不喜欢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再有“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作者从自己的角度否定了三味书屋式的教育;还有“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自己也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土地位了”——从同学的角度否定了三味书屋式的教育,它培养出来的人,正是这种逐利趋势之徒,旧制度的维护者与社会基础.这样的批判是很深刻有力的.
  ⑤第二部分表现出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什么特点?和百草园中的情趣盎然构成了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小结:第二部分表现出三味书屋学习生括的枯燥无味,和百草园中的情趣盎然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引导学生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总结)
  提问:作者把情趣盎然的百草园和枯燥无味的三昧书屋对比着写,表达了什么祥的中心意思?(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作者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也表现了儿童对知识的追求,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