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乡情更怯,急欲问来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
题目
“近乡情更怯,急欲问来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
答案
诗人前两句追叙久居岭外的情况:“岭外”,即五岭之外的岭南,现在的广东、广西一带;“音书绝”,音讯隔绝.诗人被贬蛮荒之地,此一苦;故乡音空信渺、家人境况未知,此二苦;在仕途失意孤苦无望、心忧家人牵肠挂肚的情况下捱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此三苦.层层递进,三苦叠加,将诗人谪居蛮荒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鲜明地呈现了出来.“断”、“复”二字,看似平平道出,实则是诗人在“痛苦尝尽”之后的辛酸语.仔细体味就会发现,“断”的何止是家乡的音讯、“复”的又何止是时间的冬春?诗人所有美好的希望、所有华年的回忆、所有情感的皈依,似乎都断了.诗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反反复复咀嚼的只是无尽的孤独与凄凉.
后两句抒写矛盾的心情:按照常情,这两句似乎应该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作者笔下所写的却完全出乎常情:“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仔细寻味,又觉得只有这样,才合乎前两句所揭示的“规定情景”.因为作者贬居岭外,又长期接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音书断”的时间越长,这种思念和担心也越向两极发展,形成既切盼音书,又怕音书到来的矛盾心理状态.这种矛盾心理,特别是渡过汉江,接近家乡之后,有了进一步的戏剧性发展:原先的担心、忧虑和模糊的不祥预感,此刻似乎马上就会被路上所遇到的某个熟人所证实,变成活生生的残酷现实;而长期来梦寐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望则立即会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因此,“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这是在“岭外音书断”这种特殊情况下心理矛盾发展的必然.透过“情更怯”与“不敢问”,我们可以强烈感触到诗人此际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这种“以反常之笔抒写深情”的方法,后来被杜甫用在了“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述怀》)中,情致深婉,耐人咀嚼.所以明代的钟惺在《唐诗归》中评论此诗:“实历苦境,皆以反说,意又深一层.”
全诗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诗人把欲听、盼听而又怕听和欲见、急见而又怕见的微妙心情表现得真切感人,是思乡之作中引人共鸣、倍受推崇的经典佳作!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