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鉴赏谢谢!
题目
《报任安书》鉴赏谢谢!
答案
《报任安书》领悟鉴赏与应用拓展
1.司马迁强调,“士节不可不勉励”,“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读了《报任安书》,你怎样评价古人“刑不上大夫”的观点?
2.古人一直崇尚秉笔直书的“良史”精神,主张史书要客观真实地记录历史,“善恶必书,是为实录”(唐代刘知几《史通》).但司马迁却列举大量史实,说明“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这种“愤而著书”的思想是否有违“良史”精神?应该怎样看待司马迁“愤而著书”的思想?
3.司马迁以非凡的毅力,忍辱负重,“就极刑而无愠色”,完成了巨著《史记》,为人类文化留下了宝贵财富.但《三国演义》中,竟出现了“武帝不杀司马迁,致使谤书流传于世”的语句.从历史的另一个侧面看,我们该怎样评价汉武帝不杀司马迁,反而任命他为中书令这件事?
万般情怀言辞中
——浅析《报任安书》的抒情艺术
《报任安书》是一篇激切感人的至情散文,是对封建专制的血泪控诉.司马迁用千回百转之笔,表达了自己的光明磊落之志、愤激不平之气和曲肠九回之情.辞气沉雄,情怀慷慨.
全文融议论、抒情、叙事于一体,文情并茂.叙事简括,都为议论铺垫,议论之中感情自现.“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抒发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悲切郁闷,溢于言表;“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如泣如诉,悲痛欲绝……富于抒情性的语言,将作者内心久积的痛苦与怨愤表现得淋漓尽致,如火山爆发,如江涛滚滚.
大量的铺排,增强了感情抒发的磅礴气势.如叙述腐刑的极辱,从“太上不辱先”以下,十个排比句,竟连用了八个“其次”,层层深入,一气贯下,最后逼出“最下腐刑极矣”.这类语句,有如一道道闸门,将司马迁心中深沉的悲愤越蓄越高,越蓄越急,最后喷涌而出,一泻千里,如排山倒海,撼天动地.
典故的运用,使感情更加慷慨激昂,深沉壮烈.第二段用西伯、李斯、韩信等王侯将相受辱而不自杀的典故,直接引出“古今一体”的结论,愤激地控诉了包括汉王朝在内的封建专制下的酷吏政治;第五段用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古圣先贤愤而著书的典故,表现了自己隐忍的苦衷、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的决心.这些典故,援古证今,明理达情,让我们更深刻的感受到了作者伟岸的人格和沉郁的感情.
修辞手法的多样,丰富了感情表达的内涵.如“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以下八个迭句,实际隐含着八组对比,同时又两两对偶,与排比相结合,既表明了对历史上杰出人物历经磨难而奋发有为的现象的认识,又表明了以他们为榜样,矢志进取、成就伟业的坚强意志,气势雄浑,令人欲悲欲叹.又如“猛虎在山,百兽震恐……”一句,运用比喻,沉痛控诉了人间暴政对人性的扼杀和扭曲,形象地说明了“士节”不可以稍加受辱的道理,真是痛彻心脾.其他像引用、夸张、讳饰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都真切的表达出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有时奔放激荡,不可遏止;有时隐晦曲折,欲言又止,让我们似乎触摸到了作者内心极其复杂的矛盾与痛苦.
总之,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通过富有特色的语言,真切地表达了激扬喷薄的愤激感情,表现出峻洁的人品和伟大的精神,可谓字字血泪,声声衷肠,气贯长虹,催人泪下.前人的评价,“感慨啸歌有燕赵烈士之风,忧愁幽思则又直与《离骚》对垒”,实在精辟.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 和笔墨纸砚、亭台楼阁相同特点的成语
- y=sinx+cosx怎样化简
- 帮我选个车号牌,A字开头的,两个字母+三个数字 比如ABC123(当然这个号肯定没有了) 或者是A+数字+字母+三个数字,比如A1A678
- 已知多项式x³ - 2x² + ax - 1的除式为 bx - 1,商式为 x² - x + 2,余式为1,求a,b的值
- 英语 关于天气的词汇28个
- 某养鱼专业户投入8000元在一鱼塘里养了10000条鱼苗,鱼苗的存活率约为百分之70,在收获时捞出10条鱼,重量
- 甲乙两数之和是20.2甲数比乙数大5.5 甲是多少乙是多少
- To go to school on foot every day takes me half an hour.
- 下列有关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将12.8g铜跟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铜耗完时,共产成气体5.6L(标准状况下).则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