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孔子可以是“去圣”的》
题目
《读孔子可以是“去圣”的》
朋友中不少人喜欢《论语》,彼此交流时探讨的首要问题是《论语》的读法.有两种读法引人注意.
一种,是把孔子“圣人”化,许多儒学大家这样读.“圣人”化的读法常常能够使人领悟到孔子学说很深刻的真谛,那是一般人领悟不到的.
另一种读法是“去圣”化,从哲学、思想和历史的角度解构孔子和儒家学说.这种读法打破迷信,在许多方面涤荡了几千年来将孔子学说迂腐化的污泥,在某种程度上还原了历史真实,使人们看到孔子普通人的一面.
我以为,是上述两种读法的结合.既从哲学、思想和历史的角度分析儒家学说产生的根源和背景,包括看清楚孔子本人的人生轨迹,诸如分析他成长的经历、当时的社会现状等等(在这个意义上,读孔子可以是“去圣”的);同时还必须看到孔子的伟大,承认他是个了不起的圣人,有着一般人远无法企及的精神境界.孔子是一个从普通人中“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圣人.作为普通人,难免有他的局限;作为圣人,孔子的精神是永恒的.
我赞同儒学大家陈颐的观点,读《论语》,如果你读之前是那个人,读完之后还是那个人,那就从根本上不会读《论语》.我对《论语》的读法是,除了以历史和思想的眼光看清孔子学说的来龙去脉,更重要的是要真正领会并身体力行,化为自己的人格.
孔子的每一个教导,是他阅读历史和探究当代总结出来的,不仅是理论,更是他切身的体验.孔子作为一个普通人,特别是从小就社会地位低下的普通人,一定经常身处不被人理解的困境,他在《论语》中也发出“莫我知也夫”的感叹.在发出这种感叹的同时,孔子也多次谈到“人不知而不愠”,即不怕别人不理解,不怕别人不知道.“人不知而不愠”,从最低层次讲,可以减少自己不被理解时的心理伤害;高一个层次,可以使自己努力提高,更有作为;再高一个层次,能带给人完整的信仰力量.孔子把它提炼为一种时尚的美德:即使你得不到理解,也依然乐而“不愠”,于是你更成长了,更坚强了,你也便有更多的朋友自远方来了.
读《论语》,学以致用,身体力行,才会“实受其福”,才能找到安抚自己灵魂与造福社会的精神依托.
1、《读孔子可以是“去圣”的》中,“去圣”的含义是什么?
2、“我赞同儒学大家陈颐的观点”,结合上下文,说说陈颐的观点.
3、作者认为应该如何阅读《论语》?
4、孔子认为“人不知而不愠”,你赞同这种
答案
1、《读孔子可以是“去圣”的》中,“去圣”的含义是什么?
从哲学、思想和历史的角度解构孔子和儒家学说.
2、“我赞同儒学大家陈颐的观点”,结合上下文,说说陈颐的观点.
两种读法的结合.既从哲学、思想和历史的角度分析儒家学说产生的根源和背景,包括看清楚孔子本人的人生轨迹,诸如分析他成长的经历、当时的社会现状等等(在这个意义上,读孔子可以是“去圣”的);同时还必须看到孔子的伟大,承认他是个了不起的圣人,有着一般人远无法企及的精神境界.孔子是一个从普通人中“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圣人.作为普通人,难免有他的局限;作为圣人,孔子的精神是永恒的.
3、作者认为应该如何阅读《论语》?
对《论语》的读法是,除了以历史和思想的眼光看清孔子学说的来龙去脉,更重要的是要真正领会并身体力行,化为自己的人格.
4、孔子认为“人不知而不愠”,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赞同.“人不知而不愠”,从最低层次讲,可以减少自己不被理解时的心理伤害;高一个层次,可以使自己努力提高,更有作为;再高一个层次,能带给人完整的信仰力量.孔子把它提炼为一种时尚的美德:即使你得不到理解,也依然乐而“不愠”,于是你更成长了,更坚强了,你也便有更多的朋友自远方来了.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