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题目
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联想和想象 起到修饰、比喻的作用
诗的标题是《静夜》,诗中用了大部分笔墨描绘静谧的夜景.诗的第1小节描绘了一幅极平常的画面:月光淡淡,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月光里;天上白云团团,星光点点,这些景致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见到的,透过诗,读者仿佛看到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一人踱到屋外,随意地看那淡淡的月光、月光下朦胧的林影,抬头看那云团中漏出来 的疏星.如果顺延着这条平淡无奇的写景的思路写下去,充其量也只是一首写景的好诗罢了,但第2节一开头,诗人劈头问道:“天河何处?”这一问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宽和提升,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带到那广袤的宇宙之中去了.作者似乎想引领读者的思绪去“精骛八极”、“神游万仞”,似乎想让读者的眼光透过茫茫的黑夜,看到星夜的无穷深处,但紧接着的一句“远远的海雾模糊”又把读者刚刚放开的心神收拢回来,模糊的海雾能阻挡住人的视线,却不能阻挡那脱缰野马似的想像.此时,放飞的心欲罢不能,已想到了很远很远——“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这一句是极好的证明,证明诗人的想像的确已穿过了那茫茫的海雾,想像着有一位“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无声地流下串串珍珠泪……“鲛人”是喜极而泣,还是伤心落泪?抑或是无穷的思念?这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这就是诗,这就是郭沫若的诗!这就是想像,这就是郭沫若的想像!如果没有后一节的想像,前文的景是呆板的没有生气、没有活力的景,有了后一节的想像,才使得司空见惯的景变得空灵、美丽.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前后两小节诗虽有写实与想像的区别,却共同写出一个“静”字,全诗的氛围是谐调统一的.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最新试题
- 这件黄色的上衣是海伦的(用英语翻译)
- 在三角形中,a,b,c分别是内角A,B,C的对边,已知a=2,C=四分之派COS二分之B=五分之二根号五,求三角形面积
- 已知正四棱台的高为17,两底面的边长为4和16,求侧棱长和斜高!要结果和过程
- 同学们去旅游,租船,如果一条船坐十个人则多两个坐位,如果多坐两个人则少租一条船,这样要租几条船?
- 在什么情况下地球上的阴影会看到日食现象
- 速率是矢量,
- 一个圆柱体油桶,底面周长12.56分米,半径是高的2/5,现将56.52升油倒入桶内,油离桶口多少分米
- 物理弹力中,两个已知劲度系数的弹簧连起来的,则新弹簧的劲度系数和伸长量是多少
- 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好词
- ( )相开放 成语补充
热门考点